金匮翼-第页-[卷四\黄疸] 阴黄_中药方集

TOP

 
金匮翼
[卷四\黄疸] 阴黄
】 【繁体
病本热而变为阴,非阴症能发黄也。韩祗和云∶病患三五日,服下药太过,虚其脾胃,亡其津液,渴饮水浆,脾土为阴湿所加,与热邪相会发黄,此阴黄也。当以温药治之,如两手脉沉细迟,身体逆冷,皮肤粟起,或呕吐,舌上有苔,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遍身发黄,小便赤少,皆阴候也。

陈橘皮汤
(韩氏)治身黄,脉沉细数,热而手足寒,喘呕烦躁,不渴者。
茵陈橘红生姜(各一两)半夏茯苓(各五钱)白术(二钱五分)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作四服。

小茵陈汤
(韩氏)治发黄脉沉细,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一枚,炮,作八片)炙草(一两)茵陈(二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方有干姜,无甘草,名茵陈附子汤。(韩氏)
茵陈理中汤
治身冷面黄,脉沉细无力,或泄,自汗,小便清白,名曰阴黄。
人参白术炮姜炙草茵陈上咀,每服五钱,水煎。
罗谦甫治真定韩君祥,暑月劳役过度,渴饮凉茶及食冷物,遂病头身肢节沉重疼痛,汗下寒凉屡投不应。转变身目俱黄,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脉紧细,按之空虚,两寸脉短,不及本位。此症得之因时热而多饮冷,加以寒凉过剂,助水乘心,反来侮土,先伤其母,后及其子,经所谓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时值霖霪,湿寒相合,此为阴黄,以茵陈附子干姜汤主之。《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淡渗之,以苦燥之,附子、干姜辛甘大热,散其中寒为君,半夏、草蔻辛热,白术、陈皮苦甘温,健脾燥湿为臣,生姜辛温以散之,泽泻甘平以渗之,枳实苦辛,泄其痞满,茵陈苦微寒,其气轻浮,佐以姜、附,能去肤腠间寒湿,而退其黄为使也。煎服一两,前症减半,再服悉愈。又与理中汤服之,数日得平复。
李思训谓发黄皆是阳症,凡云阴黄者,皆阳坏而成阴,非原有阴症也。茵陈干姜汤,是治热症坏而成寒者之药,学人要穷其源,盖即于本病主治药内,加热药一味以温之,如桂枝汤加大黄之意。
Tags:《发黄》 《津液》 《阴黄》 《呕吐》 《烦躁》 《陈橘皮汤》 《小茵陈汤》 《附子汤》 《理中汤》 《自汗》 《恶寒》 《中寒》 《健脾》 《燥湿》 《寒湿》 《热症》 《桂枝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黄疸] 虚黄 下一篇[卷四\黄疸] 女劳疸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