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医镜-第页-[卷二\脏腑证治] 胃部_中药方集

TOP

 
笔花医镜
[卷二\脏腑证治] 胃部
】 【繁体
(足阳明属腑)胃属中土。司受化谷食。经云。得谷者昌。失谷则亡。其能受与否。生死系焉。其性与脾同。而畏木侮。舌之中及牙床并环唇口而交人中。皆其分野。色现黄。
胃为阳明。有经有腑。故有表症。右关脉必浮。伤寒邪入阳明经。其症为目痛鼻干唇焦。嗽水不欲咽。若他表症。为面浮肿而痛。为疹。
目痛鼻干唇焦者。邪热作火也。葛根汤主之。面浮肿而痛者。风也。葛根汤主之。疹者。邪热所化也。葛根汤加牛蒡子主之。
胃之虚。其唇必白。脉右关必软弱。其症为吐。为噎膈。为不能食。为胃脘痛。为停滞。为湿肿。为痰。为嘈杂
吐者。土虚木侮也。香砂六君子汤加柴胡主之。噎膈者。胃脘干槁也。上脘槁。能饮水而食难进。下脘槁。食可入而久复出。启膈散主之。佐以四君子汤。有郁则逍遥散。不能食者。气虚而难受也。六君子汤主之。胃脘痛者。心悸怔忡喜按。归脾汤或四君子加柴胡、木香。停滞者。土虚不化也。枳术丸主之。湿肿者。土不胜湿也。香砂六君子汤主之。痰者。土衰湿化也。六君子汤主之。嘈杂者。躁扰不宁。得食暂已。气促食少。中虚挟痰也。五味异功散主之。
胃之实。脉右关必洪。按胸则痛。其症为结胸。为痞气。为食积。为痰饮。为水肿。为胸胀闷。为胸胀痛。为胸痛呕脓。为不得卧。为便闭谵语发狂
结胸者。伤寒下早。邪热结聚也。大陷胸汤主之。痞气者。脾之积。在胃脘。腹大如盘。和中丸加浓朴主之。食积者。胀痛拒按也。保和丸主之。痰饮者。咳则痛。转侧有声。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外台茯苓饮尤效。水肿者。先肿后喘。或肿而不喘。胃经蓄水也。五皮饮主之。甚则金匮肾气丸。胸胀闷者。
积滞也。保和丸主之。胸胀痛者。蓄血也。泽兰汤主之。胸痛呕脓者。胃脘痈也。不必治而自愈。不得卧者。胃不和则卧不安也。二陈汤加砂仁主之。便闭谵语发狂者。胃有燥矢也。大承气汤主之。
胃之寒。唇舌必白。脉右关必沉迟。其症为胃脘痛。为呕吐。为霍乱。为吞酸嗳腐
胃脘痛者。肢冷气冷。绵绵不休。姜附汤加肉桂主之。如吐蛔。加川椒、乌梅、川连、焦术、川楝。呕吐者。食入复出也。胃散加煨姜、砂仁主之。霍乱者。寒湿伤胃也。和胃饮主之。吞酸嗳腐者。寒不消食也。
香砂二陈汤主之。
胃之热。唇舌红口臭。脉右关必洪数。其症为三消。为嘈杂。为吐血。为齿痛。为黄胖面肿。为自汗。为舌黑燥渴。为疹。为便闭。为呃逆。为头痛
三消者。燥热结聚也。口渴消水为上消二冬汤主之。消谷易饥为中消。生地八物汤主之。口渴小便如膏为下消。六味地黄汤生脉散主之。嘈杂者。烦扰不宁。口燥唇焦。痰火为患也。二陈汤加山栀、黄连主之。吐血者。胃火迫血妄行也。白虎汤主之。齿痛者。阳明有余。少阴不足也。玉女煎主之。黄胖面肿者。湿热也。和中丸主之。自汗者。热而蒸溽也。抽薪饮主之。舌黑燥渴者。胃火炽甚也。白虎汤主之。发疹者。火郁而化也。初用葛根汤加牛蒡子以散之。次用犀角大青汤加石膏。或三黄解毒汤。甚则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呃逆不止者。胃火上冲也。安胃饮主之。头痛者。头筋扛起。胃火上冲也。加味升麻汤主之。
Tags:《阳明》 《人中》 《鼻干》 《唇焦》 《浮肿》 《邪热》 《噎膈》 《胃脘痛》 《嘈杂》 《君子汤》 《启膈散》 《四君子汤》 《逍遥散》 《胃气虚》 《六君子汤》 《心悸》 《怔忡》 《归脾汤》 《枳术丸》 《香砂六君子汤》 《五味》 《异功散》 《结胸》 《痞气》 《痰饮》 《胸痛》 《谵语》 《发狂》 《寒下》 《小陷胸汤》 《保和丸》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肾气丸》 《积滞》 《二陈汤》 《承气汤》 《呕吐》 《霍乱》 《吞酸》 《嗳腐》 《平胃散》 《寒湿》 《舌红》 《口臭》 《三消》 《吐血》 《自汗》 《呃逆》 《头痛》 《上消》 《二冬汤》 《中消》 《八物汤》 《下消》 《地黄汤》 《生脉散》 《痰火》 《白虎汤》 《少阴》 《玉女煎》 《抽薪饮》 《大青汤》 《安胃饮》 《升麻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脏腑证治] 胃部 下一篇[卷二\脏腑证治] 肾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