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第页-[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_中药方集

TOP

 
冯氏锦囊秘录
[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
】 【繁体
伤寒、感寒、中寒、及外感内伤虚实迥别,治法悬绝,书未洞悉其详,后学何从辨别,误投误杀,臭可底止。盖伤寒者,冬月受寒,即病之名也。夫冬时杀厉之寒过甚,偶失调护,得以犯之,但阳气闭藏敛纳,中气不甚空虚,外邪何能重人?所以,身发壮热由表入里,次第传经。善治之者,散其外邪,调其营卫,而病自己,岂其必俟传足六经,以竟其局耶!感寒者,外寒虽甚轻,然当时令阳气升浮在表,且我正气甚虚,足以感之,身或微热,或不热,六脉无力,神气困倦,当温以调之,而病自愈也,至于中寻者,由人中气元阳亏极,又遇强暴之寒邪,直中于中,手足厥冷息微体倦,六脉沉细语言无力,身不发热,即微热而口不满,此时不急峻用温补以保之,则几希之元阳失散,残灭乃易易耳。书云∶宜急温之,迟则不救。故术附、参附、理中、四逆,皆为此等设也。至于外感内伤,尤须剖明脉诀,以左关人迎脉大为外感。然外感之中,尤有内伤之辨,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鼻气不利;内伤口不知味。外感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内伤元气不足,故出言懒怯。外感头痛,常痛不休;内伤头痛,时作时止。外感手背热;内伤手心热。脉诀以右关气口脉大为内伤,此谓内伤饮食,有余症也,宜消之。至于书论治法,云外感少内伤多,只须温补不可发散,此言元气内伤,非饮食之谓也。证属天渊,治者从何作主,故宜分饮食伤为有余,劳倦伤为不足,此即《内经》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义。然内伤劳倦,中气即虚,外感虚人,略缓时日,未有表病而不累及里者,未有受病而不伤人正气者。初病当分内外,久则统致一虚,故诸病身发壮热者、脉洪数有力者、掀衣气粗者、语言不倦者、发渴喜冷者,皆为有余。若不发热及微热者,脉沉细弦缓无力者,里衣密处者,语言无力者,微渴喜热者,及不渴者,皆为不足。有余为阳症客病,不足为阴症主病耳。
Tags:《中寒》 《外感》 《内伤》 《虚实》 《中气》 《壮热》 《由表入里》 《传经》 《六经》 《外寒》 《正气》 《人中》 《直中》 《手足厥冷》 《息微》 《发热》 《人迎》 《恶寒》 《邪气》 《头痛》 《背热》 《心热》 《劳倦》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辨伤寒中寒假.. 下一篇[杂症大小合参卷一] 论补须分气味..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