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第页-[卷十三·专方] 腹满门_中药方集

TOP

 
张氏医通
[卷十三·专方] 腹满门
】 【繁体
中满分消汤治中满寒胀。
半夏(一钱)浓朴黄连黄柏(上四味俱姜制)川乌(炮)干姜(炮)吴茱萸(净。用开口者。炒)草豆蔻(炒研)木香人参(各五分)茯苓泽泻(各一钱五分)生姜(五片)上水煎。稍热食前服。大忌房劳。生冷炙。酒面糟醋盐酱等物。身热脉浮喘满。有表证。
加麻黄五分。血虚至夜烦热。加归身、黄各五分。阳气下陷。便溺赤涩。加升麻、柴胡各三分。
脾胃虚寒。饮食不磨。去黄柏加益智仁、荜澄茄、青皮各二分。
中满分消丸治中满热胀。
浓朴半夏黄连(三味俱姜汁炒)黄芩枳实白术(二味同拌湿。炒焦。)干生姜茯苓猪苓泽泻人参(各五钱)甘草(炙。一钱)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后沸汤下。脾胃气滞。食积胀满。加陈皮、砂仁各五钱。
经脉湿滞。腹皮腿臂痛不可拊者。加片子姜黄一钱。肺热气化不行。溺秘喘渴者。加知母三钱。
东垣分消汤丸。一主温中散滞。一主清热利水。原其立方之旨。总不出内经平治权衡。去菀陈。
开鬼门洁净府等法。其方下所指寒胀。乃下焦阴气逆满。郁遏中焦阳气。有似乎阴之象。故药中虽用乌头之辛热。宣布五阳。为辟除阴邪之向导。即用连、柏之苦寒以降泄之。苟非风水肤胀脉浮。
证起于表者。孰敢轻用开鬼门之法以鼓动其阴霾四塞乎。热胀。用黄芩之轻扬以降肺热。则用猪苓、泽泻以利导之。故专以洁净府为务。无事开鬼门宣布五阳等法也。
附子粳米汤(金匮)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腹逆满呕吐
附子(姜汁炮。切。)半夏(姜汁。炒。)甘草(炙。各三钱)大枣(十枚。擘)粳米(半升)上五味。以水五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良方。但用姜汁制附子一味。煮粥食之。
千金温胃汤治胃气不平。时胀咳不能食。
附子当归浓朴人参橘皮芍药甘草(各三钱。)干姜(四钱)蜀椒(一合)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承气汤小承气汤下)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浓朴七物汤(小承气汤下)浓朴三物汤(小承气汤下)当归龙荟丸(伊芳尹三黄汤下)四物汤(方祖)四君子汤(方祖)藿香正气散(胃散下)沉香降气散(气门)局方七气汤(方祖)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下)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济生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枳实导滞丸(伤饮食门)
Tags:《中满》 《分消汤》 《房劳》 《血虚》 《烦热》 《下陷》 《虚寒》 《气滞》 《经脉》 《臂痛》 《肺热》 《气化》 《开鬼门》 《气逆》 《阴邪》 《风水》 《肤胀》 《附子粳米汤》 《中寒》 《呕吐》 《五味》 《温服》 《胃气》 《承气汤》 《小承气汤》 《柴胡汤》 《小柴胡汤》 《七物汤》 《当归龙荟丸》 《君子汤》 《平胃散》 《沉香降气散》 《七气汤》 《泻心》 《半夏泻心汤》 《附子理中汤》 《济生肾气丸》 《八味丸》 《导滞丸》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十三·专方] 水肿门 下一篇[卷十三·专方] 痞满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