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第28页-[卷之一\伤寒] 四气论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彻 - 第28页
[卷之一\伤寒] 四气论
】 【繁体
风寒暑湿四气为病。加燥火而六焉。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其大较也。然麻黄虽热。体轻反能入肺。故有三拗汤以泻肺邪。桂枝辛甘。性热反可祛寒。故入麻黄汤以调营卫。然世俗相沿。每用桂枝治风。不若以荆防为当。盖肺属金畏热。尝见投桂枝者。往往口鼻见红。及咽痛等候也。抑寒伤形。暑伤气。伤形者。邪有余。
则宜散。伤气者。正不足。则宜补。故均有发热。而自汗气喘。体倦虚烦。及面垢前板齿燥泄泻。种种不同。若兼感寒。则无是证矣。宜以十味香薷。清暑益气大顺散。分别以治。岂得混于寒哉。寒伤经络。身热而痛。湿伤筋骨。身重而痛。但湿流肢节或腰脚。脉必细或缓。兼寒则拘挛。兼热则肿赤。甚为呕逆。为烦满。宜以羌活胜湿汤。苍术胃散分内外治之。则又与寒迥别也。至于燥火二症。且甚悬绝者乎。
按寒与风异治者。盖寒无汗而风有汗也。寒与暑异治者。寒欲发汗。而暑欲止汗也。寒与湿异治者。寒从汗解而湿不可大汗也。寒与燥火异治者。燥宜润。得风药而愈烈。火宜降。得风药而弥炽也。
荆防汤治伤风咳嗽防风荆芥前胡桔梗广皮枳壳(各一钱)甘草(三分)生姜一片。水煎。
三拗汤治肺风。痰喘初起无汗者。
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尖)甘草(不炙各等分)生姜水煎。
参苏饮治肺寒咳嗽。
人参紫苏前胡桔梗陈皮枳壳葛根半夏茯苓甘草(各等分)木香(磨入一分)枣一枚。姜一片。水煎。
香薷饮治一切暑毒。霍乱吐泻。
香薷(三钱)茯苓白扁豆(炒)浓朴(姜制)甘草(各一钱)水煎服。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
十味香薷散治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泻等症。
香藿(一两)人参陈皮白术(土炒)茯苓甘草(炙)木瓜浓朴(姜制)扁豆(炒)黄(各半两炙)每服一两。水煎冷服。
大顺散治纳凉太过。饮冷太多。脾胃受寒。霍乱吐泻。水谷不入。脏腑不调。此舍时从症之剂也。
甘草(二两)干姜杏仁(去皮尖)肉桂(去皮各四两)上先将甘草炙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又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声为度。后入肉桂为末。每服二钱。井花水调下。沸汤点服亦得。
清暑益气汤苍术(钱半米泔浸炒)黄(蜜炙)升麻(各一钱)人参白术(土炒)当归陈皮神曲(炒)泽泻(各五分)干葛青皮甘草(炙)黄柏麦冬(各三分)五味子(九粒杵)水煎服。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本川芎防风(各一钱)甘草蔓荆子(各三分)水煎。
平胃散茅术(米泔浸炒)浓朴(姜汁炒)陈皮(各一钱)甘草(三分炙)水煎。
Tags:《风寒》 《暑湿》 《四气》 《燥火》 《经络》 《太阳》 《皮毛》 《太阴》 《三拗汤》 《麻黄汤》 《发热》 《自汗》 《气喘》 《面垢》 《齿燥》 《泄泻》 《大顺散》 《身重》 《羌活胜湿汤》 《平胃散》 《外治》 《无汗》 《大汗》 《伤风》 《咳嗽》 《等分》 《参苏饮》 《香薷饮》 《霍乱》 《十味香薷散》 《神昏》 《头重》 《脏腑》 《清暑益气汤》 《五味》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一\伤寒] 夹食夹气 下一篇[卷之一\伤寒] 自利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