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第页-[卷之二·杂症] 郁_中药方集

TOP

 
医碥
[卷之二·杂症] 郁
】 【繁体
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百病皆生于郁,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一有拂郁,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病斯作矣。凡脉见沉、伏、结、促、弦、涩,气色青滞,意思不舒,胸胁胀痛,呕吐酸苦者是也。治法,《经》言∶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解者以吐训达,以汗训发,以下训夺,以解表、利小便训泄,以制其冲逆训折,大概如此,不必泥定。
何则?木郁者,肝气不舒也。达取通畅之义,但可以致其通畅,不特升提以上达之。
发汗以外达之,甚而泻夺以下达之,无非达也,安在其泥于吐哉?余仿此。(尝见有病热发汗不出者,以承气汤下之,里气一通,余邪自化汗以出,岂非火郁以夺为发之义哉?)丹溪分六郁,气、血、湿、火、食、痰也。故制越鞠丸,以香附理气,抚芎行血,苍术开湿,栀子治火,神曲消食,痰郁加贝母。而大要以理气为主,盖气滞则血亦滞,而饮食不行,痰湿停积,郁而成火。气行则数者皆行,故所重在气,不易之理也。赵献可则以加味逍遥为主,(逍遥之归、芍即越鞠之川芎,逍遥之白术即越鞠之苍术,逍遥之陈皮即越鞠之神曲,逍遥之柴胡即越鞠之香附,逍遥之加味即越鞠之栀子也。)谓肝胆少阳木气,象草穿地而出,此时被寒风一郁,即萎软遏抑而不能上伸。惟温风一吹即畅达,盖木喜风,风摇即舒畅,寒风则畏,温风则喜。柴胡、薄荷辛而温者,辛故能发散,温故入少阳。其郁甚而热者加左金丸,(见发热。)热非寒品不除,故用黄连治火,实则泻其子也。郁非辛热不开,吴萸辛热且气臊,肝之气亦臊,同气相求,故用为反佐,引以入肝。服后木郁已舒,继用六味地黄汤(见虚损)加柴胡、芍药以滋肾水。逍遥,风以散之也;六味,雨以润之也。木有不得其天者乎?按赵氏此论甚精,但谓此方可以通治诸郁,则主张太过,举一废百,乌乎可也?六淫七情,皆足以致郁。如外伤于风寒湿三气,皆足以闭遏阳气,郁而成热固也。暑热燥三气,亦足令气郁。《准绳》谓∶燥金收涩,收涩则伤其分布之政,不惟生气不得升,即收气亦不得降。(不升属肝郁,不降属肺郁。)《经》曰∶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又谓∶诸气怫郁,皆属于肺。是燥气之致郁也。
又燥为火化,《易》曰∶燥万物者,莫于火。是燥之致郁,无非火热之气所为也。至于七情,除喜则气舒畅外,其忧思悲怒,皆能令气郁结。而痰食之遏闭,水湿之停阻,又可知矣。《准绳》谓郁多在中焦,盖不论何脏腑郁结,皆关中土也。
又谓用药兼升降,盖欲升必先降之而后得升也;欲降之,必先升之而后得降也。
越HT之苍术,足阳明药也,气味雄壮辛烈,开发水谷气,上升之力多;香附阴血中快气药也,下气之功多。一升一降,互用也。按上升下降,则中焦之郁开矣。气郁,胸胁痛,脉沉而涩,宜香附、苍术、抚芎。湿郁,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其脉沉细,宜苍术、川芎、白芷、茯苓。热郁,目瞀,小便赤,其脉沉数;宜山栀、青黛、香附、苍术、抚芎。痰郁,动则喘,寸口脉沉滑,宜海石、香附、南星、栝蒌仁。血郁,四肢无力,能食便红,其脉芤涩,宜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食郁,嗳酸,腹满不能食,右寸脉紧盛,宜香附、苍术、山楂、神曲、针砂。
上诸郁药,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苍术、抚芎,总治诸郁。
按百病皆生于郁,与凡病皆属火,及风为百病之长,三句总只一理。盖郁未有不为火者也,火未有不由郁者也,(浓酒浓味,房劳损阴,以致火炎,似无关于郁,然亦必由不能运散乃然耳。)而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Tags:《呕吐》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 《解表》 《肝气》 《承气汤》 《六郁》 《越鞠丸》 《理气》 《气滞》 《少阳》 《左金丸》 《发热》 《地黄汤》 《六淫》 《七情》 《外伤》 《寒湿》 《暑热》 《气郁》 《生气》 《肝郁》 《太阴》 《肺气》 《燥气》 《脏腑》 《阳明》 《气味》 《谷气》 《下气》 《胁痛》 《热郁》 《寸口》 《腹满》 《风为百病之长》 《房劳》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杂症] 痰 下一篇[卷之二·杂症] 火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