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妙谛-第页-[卷中\杂症] 便血章_中药方集

TOP

 
医学妙谛
[卷中\杂症] 便血章
】 【繁体
便血外风淫肠胃、湿热伤脾二义。《内经》谓是阴络受伤,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也。
溺血郁热由膀胱,五苓散合莲子汤。知柏山栀皆可入,不痛为虚益气良(玉茎中不痛可用补中益气汤)。下血大肠多湿热,肠风脏毒清浊译。粪前近血热在下,粪后远血热上臧。
四物荆槐榆悉妙,棕灰陈(皮)壳(枳壳)苓甘襄。发热柴胡胶(龟)版效,血虚熟地血余尝。瘀块桃红丹尾鳖,延胡赤芍同前方。

湿热
荆芥炭川连乌梅广皮茅术地榆甘菊炭黄芩白芍川朴槐米于术茯苓桑叶泽泻丹皮
虚寒湿
茅术广皮炙草柴胡人参附子川朴炮姜升麻地榆茯苓防风根白芍荷叶建神曲葛根
大肠血热
生地地榆炭黄柏料豆皮柿饼山栀丹参炒樗皮槐花炒黄芩丹皮元参五加皮当归炒银花白芍
胃阳
(下血如注)四君子汤加木瓜炮姜禹粮石脂丸
阴伤肠胃
生地丹皮竹心茯苓补阴丸元参连翘天冬牛膝虎潜丸
阴虚血涩
(肛坠掣痛,肛门若火烙,阳不和平,仍是阴精失涵)生地炭火麻仁归须冬葵子料豆皮查炭
肾虚
六味丸加芡实五味子莲肉归脾丸
肾阳
人参苁蓉补骨脂柏仁韭子鹿茸鹿角巴戟天远志肉茯苓熟地菟丝子归身
肾阴
熟地龟版心归身知母山药山萸料豆皮白芍茯神地榆丹皮五味子乌梅花龙骨
劳力络伤
(瘀必结于络,络及肠胃而后下,乃一定之理)人参陕当归茯苓炙草大白芍肉桂
血瘀在络
归须旋复花柏子仁桃仁新绛青葱管
阳明不阖
人参炒川柏山萸肉赤石脂乌梅禹余粮五味子白粳米清心莲子饮人参柴胡黄芩地骨皮车前子黄茯苓甘草石莲子麦门冬何书田曰∶便血一症,古有肠风、脏毒、脉痔之分,其实不外乎阴络受伤也。能别其血之远近而决其脏腑之性情,则不致气失统摄,血无所归,如漏卮不已耳。肺府致燥,涩宜润降,如桑麻丸及天冬、地黄、银花、柿饼之类。心病则火燃,血沸宜清化,如竹叶地黄汤补心丹之类。脾病必湿滑,宜燥升,如茅术理中汤及东垣益气汤之类。肝病有风阳,痛迫宜柔泄,如驻车丸及甘酸和缓之剂。肾病见形消腰拆,宜填补,如虎潜丸及理阴煎之类。至胆经为枢机,逆则木火煽营,宜桑叶、山栀、丹皮之清养。大肠为燥腑,每多温热,风淫宜辛凉苦燥。
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脏病腑病无不兼之,宜和宜补,应热应寒,难以尽言。脾胃为柔脏,可受刚药,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罗谦甫治便血以胃散作主,加桂附干姜,重加炒地榆以收下湿,颇见神效。温煦奇肾用斑龙丸。疏补中土用枳术丸,守补心脾用归脾丸,脾湿肾燥用黑地黄丸,大补精气天真丸,升降脾胃用平胃散,堵截阳明用禹余粮赤石脂丸。复从前之汤液,用五仁汤。善病后之元虚,用养营汤
Tags:《便血》 《外风》 《阴络》 《脏腑》 《五苓散》 《补中益气汤》 《大肠》 《近血》 《远血》 《发热》 《血虚》 《虚寒》 《胃阳》 《君子汤》 《补阴丸》 《阴虚》 《肾虚》 《五味》 《归脾丸》 《肾阳》 《肾阴》 《地榆丹》 《后下》 《阳明》 《清心》 《桑麻丸》 《地黄汤》 《补心丹》 《理中汤》 《温热》 《肝为刚脏》 《平胃散》 《斑龙丸》 《枳术丸》 《精气》 《天真丸》 《赤石脂丸》 《汤液》 《养营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中\杂症] 汗症章 下一篇[卷中\杂症] 附衄血治法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