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症治方-第页-[卷之二\暑门] 伤暑(附暑风)_中药方集

TOP

 
脉症治方
[卷之二\暑门] 伤暑(附暑风)
】 【繁体
脉脉诀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浮自汗。或浮大而散。或洪而大。或弦细芤迟而隐。
伏而弱。或虚迟无力中。得洪缓。皆曰暑病也。或浮而虚者。暑风也。
症戴氏云∶暑乃夏令炎暑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或腹痛泄泻水者。胃与大肠受之。作呕者。胃口有痰。此二者冒暑也。宜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燥乱不宁。或身如针刺者。为伤暑。此为热伤血分也。宜人参白虎汤。加黄芩、柴胡、或咳嗽发热发寒。盗汗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乃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宜清肺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之类。急治则可。少迟则难治矣。暑风。乃相火行令也。感之自口鼻而入。伤心包络之经。故卒倒不省人事也。其脉虚浮。外症头疼口干。面垢自汗。倦怠少气
或背寒恶热。名曰暑风也。
治按洁古云动而得之。乃辛苦之人。动而火胜。热伤气也。脉洪而大。宜人参白虎汤主之。静而得之。乃安乐之人。静而湿胜。火伤金位。脉沉而实。宜大顺散。或苍术白虎汤主之。有阴胜阳者。宜清暑益气汤。大抵暑症。只宜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五苓散白虎汤等药。挟痰。加半夏、虚。加参之类。暑风。有挟火挟痰者。二陈汤。加黄连主之。实者。
可用吐法。昏迷不省人事者。先以苏合香丸。次以黄连香薷饮。加羌活、或用双解散。加香薷、尤妙。
方黄连香薷饮治暑症。自汗。烦渴而噪。
香薷(三钱)浓朴(姜制)扁豆(姜炒各二钱)黄连(一钱五分)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煎一钟。井水沉冷服。
远行受热者。加人参、石膏、滑石(各等分)、甘草(五分)、此动而得之。
噪渴引饮。自汗。脉沉。加人参(一钱五分)、麦门(二钱)、五味(一钱)、此静而得之。
虚烦身热。自汗。清暑益气汤。
伤暑挟痰。加半夏、南星(各一钱)、姜汁竹沥传送。
呕吐。加干姜(五分)、藿香、半夏、陈皮(各一钱)。
挟泻。加五苓散(五钱)暑风。加防风、羌活(各一钱)、有痰壅盛。再加半夏、陈皮(各八分)。
又方清暑益气汤养脾。清肺。补中。行湿。夏秋治暑通用。
黄人参白术(各一钱五分)当归苍术陈皮麦冬(各一钱)神曲泽泻黄柏(各七分)青皮甘草升麻干葛(各五分)五味(十二粒)上用姜一片。枣一枚。煎。食远稍热服
暑泻。加浓朴、扁豆(各一钱),去当归、麦门冬。
暑痢。加黄芩、黄连、槟榔、枳壳(各八分)、木香(六分)、乌梅(二个)。
暑疟。加柴胡、黄芩(各一钱)、川芎、草果(各八分)、倍用青皮。
暑渴。加石膏(二钱)、知母、粳米(各一钱五分)。
伏暑之时。头痛。身热。脚软。精神短少。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怠惰嗜卧。俗呼为注夏。
加白芍药、半夏(各一钱)、川芎(七分),去泽泻、青皮。
暑风。加防风、羌活、荆芥穗、香薷(各一钱),去泽泻、青皮、黄柏。
中暑。脉微迟。或隐伏。渴而下利。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本方加熟附(一钱)、以行参之功。达于四肢。而自温矣。勿作寒治。
Tags:《伤暑》 《自汗》 《暑病》 《暑风》 《泄泻》 《大肠》 《冒暑》 《暑热》 《白虎汤》 《咳嗽》 《发热》 《盗汗》 《中暑》 《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 《相火》 《心包络》 《面垢》 《少气》 《恶热》 《大顺散》 《苍术白虎汤》 《五苓散》 《二陈汤》 《合香丸》 《双解散》 《等分》 《五味》 《呕吐》 《热服》 《暑泻》 《暑痢》 《暑疟》 《头痛》 《精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暑门] 霍乱 下一篇[卷之二] 暑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