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汇辨-第页-[卷四] 缓脉(阴)_中药方集

TOP

 
脉诀汇辨
[卷四] 缓脉(阴)
】 【繁体
体象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初春杨柳。
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脉相反也。故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
兼脉主病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左尺缓涩,精宫不及。
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右关沉缓,土弱湿侵。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素问·玉机真藏论》∶“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是故缓脉不主疾病。惟考其兼见之脉,乃可断其为病。浮而且缓,风上乘也;沉而且缓,湿下侵也。缓而且大,风虚内盛;缓而且细,湿痹外乘。缓而且涩,脾不能统血也;缓而且弱,肺不能主气也。
按缓脉在八卦为坤,在五行为土,在时为四季之末,在人身为足太阴脾。若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无偏胜者,和平之脉也。故张太素又比之“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盖土为万物之母,中气调和,则百疾不生,缓之于脉大矣哉!《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为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举,不及则令人九窍壅塞不通。”《脉经》云∶“脾王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
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死不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脾,水之陵土,为微邪,虽病即瘥。”伪诀以缓脉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诸证,似乎缓脉主实热有余之证,杜撰如此。
Tags:《缓脉》 《微风》 《紧脉》 《相反》 《胃气》 《伤风》 《寒湿》 《湿痹》 《气虚》 《少阴》 《血虚》 《太阴》 《中气》 《九窍》 《平脉》 《实邪》 《虚邪》 《微邪》 《口臭》 《反胃》 《实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 芤脉(阳中阴) 下一篇[卷四] 紧脉(阴中之阳)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