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第页-[卷一] 疮疡作渴三十二_中药方集

TOP

 
外科理例
[卷一] 疮疡作渴三十二
】 【繁体
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汤。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力而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加减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此丸尤妙。
精要曰。口渴与口干不同。不宜用丹药镇坠。祸如反掌。惟桑枝煎五味汤以救阴水
丹溪曰。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止也。
精要曰。疮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膻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汤。
六味车螯散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完。渴自止。
丹溪曰。大渴而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明言脉证。恐是但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
属上焦。当肿疡时。犹或可用。若溃疡后渴。多因血气之虚。何待利后方议甚虚也。
痈疽发渴。乃气血两虚。用参、以补气。归、苓以养血。或忍冬丸。黄六一汤。
一人渴后发背未溃。脉数无力。此阴虚火动。用加减八味丸。咀二剂。稍缓次用丸剂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治以此药不信。自用滋阴等药愈盛。七恶并致而没东坦云。论人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最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而渴者。服此丸则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丸。永不发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不惟渴止。而疽亦不作。
一贵人疽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予用加减八味丸。诸医大笑。云此能止渴。我辈不复业医矣。皆用木瓜、乌梅、紫苏、参、苓、百药煎等剂而渴愈甚。不得已用此药。三日渴止。其疾本以肾水枯竭。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药生水降火为最。患者鉴之。
附子气味劲悍。有回阳之功。命门火衰。非此不补。性虽有毒。但炮制有法。或用甘草、防风同炒。或童便久浸以去其毒。复与地黄等味同用。以制其热。润其燥。缓其急。假其克捷之功。而驾驭其剽悍之势。则虽久服亦无害也。观东垣八味丸论。则较然矣。
精要曰。疽向安后发渴。与加减八味丸。
丹溪曰。夫当此时气血两虚。当用参补气。归、补血。渴当自止。何必泽泻、茯苓佐以肉桂以导水耶。若忍冬丸。黄六一汤。亦为切当。忍冬养血。黄补气。渴何由作。
(机)按丹溪所言
Tags:《补中益气汤》 《八味丸》 《五味汤》 《千金漏芦汤》 《车螯散》 《万金散》 《忍冬丸》 《疮疡》 《发热》 《五味》 《阴水》 《房劳》 《生津》 《津液》 《治未病》 《发背》 《阴虚》 《滋阴》 《七恶》 《心火上炎》 《气味》 《命门》 《炮制》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 疮疡呕逆三十三 下一篇[卷一] 外施贴药三十一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