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资生经-第页-[针灸资生经第四] 风痫(五痫)_中药方集

TOP

 
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第四] 风痫(五痫)
】 【繁体
神庭、疗癫风不识人。羊鸣。(明见癫痫。)百会、疗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
多哭。言语不择。发时即死。吐沫心热闷。头风。多睡心烦。惊悸无心力。忘前失后。食无味。头重。饮酒面赤鼻塞。明下云、疗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羊痫吐舌。百会、治风痫。中风。角弓反张。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盛即吐沫。心烦惊悸。(铜)神庭、丝竹空、(见目眩。)治风痫。目戴上不识人。巨阙、疗心中烦闷。热风风痫。浪言或作鸟声。不能食。无心力。会宗、治肌肤痛。耳聋。风痫。脊中、(见癫。)涌泉、治风痫。前顶、疗风痫。(明)上管、疗风痫热痛。可泻而后补。脊俞、疗风痫癫邪。眉冲、疗目五般痫。头痛鼻塞。涌泉、神聪、(见头风。)强间、(岐伯云。)疗风痫。天井、疗痫病。羊鸣吐舌。痫病、小儿恶疾也。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致困者不少。(下)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淅乃发。灸鸠尾上五分三壮。
小儿风痫者。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中三壮。小儿猪痫病。如尸厥。吐沫。灸巨阙三壮。小儿鸡痫。善惊反折。手掣自摇。灸手少阴五壮。在掌后去腕半寸陷中。小儿羊痫。目瞪吐舌羊鸣。灸九椎下节间三壮。小儿牛痫。目直视腹胀。乃发。灸鸠尾三壮。小儿马痫。张口摇头。身反折。马鸣。灸仆参各三壮。马痫。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三壮。(千。烧马蹄未服良。)牛痫。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骨及大椎。各三壮。(烧牛蹄末服良。)羊痫。喜扬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壮。猪痫。喜吐沫。灸完骨两旁各一寸。七壮。犬痫。手屈拳挛。灸两手心足太阳肋户。各一壮。鸡痫。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神庭、脊俞、疗风痫。(见惊痫。)前顶、治小儿惊痫风痫。(铜见癫痫。)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痫候。或鼻口青时小惊。或目闭青时小惊。或身热头常汗出。或身热吐而喘。或身热目时直视。或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或卧梦笑。手足动摇。或意惊下而妄怒。或咽乳不利。或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或喜欠、目上视。或身热小便难。或身热目视不精。或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或弄舌摇头。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便爪其阳脉所应灸。爪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足绝脉。亦根据方与汤。直视瞳子动。腹满转鸣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脊强。汗出发热。为卧不悟。手足掣。喜惊。凡八条、痫之剧者也。如有此、非复汤爪所能救。当时而灸之。
徐嗣伯曰、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足。胸上蓄热实。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瞀。大人曰癫。小儿为痫。此方为治。万无不愈。困急时但度灸穴。使大针针之。
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最良。余业之以来三十余年。所救活者。数千百人。病此而死。不逢嗣故也。(续命汤主眩发顿闷无知。口沫出。四体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竹沥一升二合。生地黄汁一升。龙齿末生姜防风麻黄去节各四两。防己附子炮。各三两。石膏十两。
桂二两。上十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气加附子一两。紫苏五合。橘皮半两。)其论风眩癫痫甚有理。故并其方附于此。(更有贲豚汤。详见千金。)但小儿痫非心气不足尔千金有风食惊痫三种。本事有阴阳痫慢脾风三证。(慢脾即食痫。宜醒脾元。人参散。)上方有三痫丸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荆芥穗二两。矾一两。半生半枯。为末。面糊丸。黍米大。朱砂衣。姜汤下二十丸。)吾谓慢惊用来复丹。急惊三痫丸。食痫醒脾元可也。
Tags:《风痫》 《角弓反张》 《心热》 《头风》 《心烦》 《头重》 《鼻塞》 《中风》 《头痛》 《食痫》 《寒热》 《尸厥》 《善惊》 《少阴》 《直视》 《完骨》 《太阳》 《惊痫》 《弄舌》 《阳脉》 《腹满》 《口噤》 《发热》 《心气》 《闷瞀》 《大针》 《续命汤》 《地黄汁》 《阳痫》 《醒脾》 《人参散》 《三痫丸》 《慢惊》 《急惊》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针灸资生经第四] 风劳(余见劳) 下一篇[针灸资生经第四] 惊痫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