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第页-[卷四\针灸门] 手太阳小肠经_中药方集

TOP

 
普济方·针灸
[卷四\针灸门] 手太阳小肠经
】 【繁体
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小指之端。少泽所居)。循手外侧(手外侧本节之前。前谷穴也本节之后。后溪穴也)。上腕(腕前腕骨。腕后阳骨)。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肘内两骨间。小海穴在焉)。上循外后廉。出肩肘内侧。向腋肩解绕肩胛。
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心为小肠之维。故小肠脉络于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手太阳为小肠之经。故其脉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针经曰。目外决于面者为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手太阳。自此交入足太阳)。斜络于颧(颧。谓颊骨也)。是动则病(手太阳常多血少气。今气先病。是谓是动也)。嗌痛颔肿(颔谓颏下也)。不可回顾。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血受于气。是气之所生。故云所生病也。手太阳常血多气少。乃人之常数也。亦有异于常者。灵枢经曰。手太阳之上。
血气盛则多须。面多肉。以手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中肉盈满。
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由此则手太阳血气多少。可得而知也)耳聋。目黄。颊颔肿。颈肩肘臂外后廉痛。盛者人迎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皆取之所别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
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头出足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
入耳中直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
头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其为肿者。腹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上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小肠病者。少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耳前若寒甚。独肩上热及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
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肺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与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上下廉以去之。控其所过。经以调之。
手太阳之经。从手走头。长五尺。左右共一丈。凡三十八穴。
少泽二穴。前谷二穴。后溪二穴。腕骨二穴。阳谷二穴。养老二穴。支正二穴。小海二穴。
肩贞二穴。二穴。天宗二穴。秉风二穴。曲垣二穴。肩外二穴。肩中二穴。天窗二穴。天容二穴。颧二穴。听宫二穴。
Tags:《太阳》 《本节》 《肩解》 《缺盆》 《小肠》 《少气》 《人迎》 《寸口》 《少阴》 《锐骨》 《完骨》 《目瞑》 《筋痿》 《寒热》 《转筋》 《少腹痛》 《心系》 《太阴》 《厥阴》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针灸门] 足太阳膀胱经 下一篇[卷四\针灸门] 手少阴心经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