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指南-第页-[卷二] 黄胆兼目疾论_中药方集

TOP

 
银海指南
[卷二] 黄胆兼目疾论
】 【繁体
黄胆病,以湿得之,故口渴难治,不渴易治。其症有阴有阳,由于湿之有寒有热。阳黄者,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共并,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郁遏,面部先黄,次及身体指甲,汗溺俱黄,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者,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伤寒发黄,《金匮》黄胆立名虽异,治法则同。再瘀热入胃,有因食谷者,有因酣酒者,有因色欲者,上盛则一身尽热,下郁则小便为难。食滞宜消之,酒热宜清之。女劳秽浊,始宜解毒,继则滑窍。湿在上,以辛散。以风胜湿,在下,以苦泄,以淡渗。各有方法,可按症以求之也。若寒湿在里,惟罗谦甫茵陈四逆汤,最有卓识,诚足补仲景之未备者也。然无论寒湿湿热,其目皆黄,甚至瞳神亦黄,势必云雾翳障,瞻视昏花,治亦无他法,以茵陈为主,五苓四逆,随症选用。黄虽分阴阳,实阳多阴少也,故叶天士曰∶夏秋疸病,湿热气蒸而成。堪为明征。而徐灵胎疸囊之说,滥其方,不肯示人,苟有济世之心,何忍珍而不露哉?
Tags:《阳黄》 《瘀热》 《胆热》 《浊气》 《熏蒸》 《阴黄》 《脾阳》 《化热》 《发黄》 《秽浊》 《寒湿》 《四逆汤》 《瞳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 遗浊兼目疾论 下一篇[卷二] 咳嗽兼目疾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