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第页-[卷四] 三部九候第三_中药方集

TOP

 
针灸甲乙经
[卷四] 三部九候第三
】 【繁体
黄帝问曰∶何谓三部?岐伯对曰∶上部中部下部,其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中部地,手阳明;中部人,手少阴。下部天,足厥阴;下部地,足少阴;下部人,足太阴。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此三部者,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曰∶以候奈何?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曰∶决死生奈何?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曰∶何以知病之所在?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于左足上去踝五寸而按之,以右手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代脉而钩者,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腑脏,以知生死之期。必先知经脉而后知病脉真脏脉见者,邪(《素问》无邪字)胜,死也。足太阳之气绝者,其足不可以屈伸,死必戴眼。曰∶冬阴夏阳奈何?曰∶九候之脉皆平旦死。热中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数乍疏,乍迟乍疾者,以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者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顺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素问》下有各字)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不往不来者(《素问》作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曰∶其可治者奈何?曰∶经病者治其经,络病者治其络(《素问》二络上有孙字),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顺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通其气。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Tags:《动脉》 《太阴》 《阳明》 《少阴》 《厥阴》 《九脏》 《神脏》 《形脏》 《五脏》 《虚实》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血脉》 《少气》 《参伍不调》 《内陷》 《乍疏乍数》 《代脉》 《络脉》 《经脉》 《病脉》 《真脏脉》 《太阳》 《戴眼》 《热中》 《热病》 《经络》 《逆从》 《奇邪》 《缪刺》 《上实下虚》 《瞳子高》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五] 针灸禁忌第一(上) 下一篇[卷四] 病形脉诊第二(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