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第页-痫证门_中药方集

TOP

 
幼科指南
痫证门
】 【繁体

总括
小儿痫证,类乎痉风惊风者。谓发时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气促作声,与痉惊二证相似。但四肢柔软,一食之顷即醒,依然如无病之状。非若痉风一身强硬,终日不醒也。有阴痫见脏阴证,有阳痫见腑阳证,有惊痫因惊热,痰痫因痰,食痫因食,风痫因风,其证不一,治亦不同,宜详辨之。

阴痫
阴痫属阴,藏寒之病也,多因慢惊风之后,疾入心包而得。发时四肢厥冷,偃卧拘急面色白青,口吐涎沫,声音微少,脉来沉细。轻者醒脾汤,甚者固真汤,病退调理,用定痫丹最灵。

阳痫
阳痫属阳,腑热之病也。多因急惊去风下痰不净,久而致成此症。发时身热自汗,仰卧面赤,脉象数洪,牙关噤急,啼叫不已,口吐涎沫。如风兼热者,用龙胆汤。肝经热者,用泻青丸。痰涎壅盛者,与四制抱龙丸主之。

惊痫
小儿惊痫之证,乃心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白乍红,悚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宜安神为主,先服大青膏,次服镇惊丸,其效再灵。

痰痫
痰痫者,因小儿平素自己多痰,或偶因惊热,遂致成痫。发时痰涎壅盛,在喉间气促昏倒,口吐痰沫。宜先服一捻金,以急下其痰,次与朱衣滚痰丸,则气顺痰清,而痫自止矣。

食痫
食痫者,其病在脾。因小儿乳食过度,停积中脘,乘一时痰热壅盛,乃使之而然。面黄腹满,吐利酸臭,后变时时发搐,宜用妙圣丹主之。痰盛者,朱衣滚痰丸主之。后用清热和胃丸,则积滞清而惊痫安矣。

风痫
风痫因汗出脱衣,腠理开张,其风乘隙而入经中。发时二目青黯,面色淡红,十指屈伸,如数物状。治法宜先疏风解表,轻则化风丹主之,重则羌活桂枝汤主之。风兼痰者,牛黄丸则宁也。
Tags:《惊风》 《阴痫》 《阴证》 《阳痫》 《阳证》 《惊痫》 《食痫》 《风痫》 《慢惊》 《拘急》 《面色白》 《醒脾》 《定痫丹》 《急惊》 《自汗》 《脉象》 《青丸》 《抱龙丸》 《肝热》 《大青膏》 《一捻金》 《腹满》 《清热和胃丸》 《积滞》 《腠理》 《疏风》 《解表》 《化风》 《桂枝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疳证门 下一篇惊风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