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先生小儿有中冷泻候∶腹中虚鸣,身微冷,腹肚胀满,此候因冷食所伤至此。所治者,先用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调中饮与吃即愈(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婴童宝鉴》小儿冷泻,为脾胃虚冷,不消五谷,粪不结实,腹胀而泻,泻而气酸,乃有积也。 《颅囟经》治孩子水泻痢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温脾散方 附子干姜甘草(各半两。炮)白术(一两)上为末,空心米饮调半钱。忌鲜鱼毒物。 《千金》治少小泄清痢 藜芦丸方 藜芦(二分)黄连(三分)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脐)上三味末之,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饮服二丸,立验。 《千金》 泽漆茱萸汤 治小儿夏月暴寒,寒入胃则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则壮热,经日热不除,经月许日变通身虚满腹痛,其脉微细。服此汤一剂后,得渐安神方。 泽漆海藻青木香(各二分)吴茱萸茯苓白术(炮)桔梗芍药当归(各三分)大黄(一分)上十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岁儿,一服二合半∶一岁以上至二岁一服四合。 《千金》 温中汤 治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及乳母亦冷洗浴,以冷乳饮儿;壮热,忽值豪雨凉加之。儿下如水,胃虚弱,则面青肉冷,眼陷干呕者,宜先与此调其胃气,下即止方。 干姜(炮)浓朴(姜制。各一分)甘草(炙)当归桂心(各三分)茯苓人参白术(炮)桔梗(各二分)上九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六十日至百日儿服二合半,余皆随儿大小。 《子母秘录》治小儿水泻,形羸不胜,大汤药方。 上用白石脂半两研如粉,和白粥,空肚与食。 谭氏治小儿水泻 椒红丸 及人年五十以上患泻者方上用椒二两,醋二升,煮醋尽,慢火焙干,为末,瓷器贮之。每服二钱匕,酒或米饮下之。 《婴孺》治小儿冷下大良方。自五岁至百日以上一、二岁儿以意增减水药。 人参甘草(炙)干姜浓朴(炙)半夏(洗)赤石脂(各四两)黄连龙骨(各六分)枣(十五个)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为五服,一日尽。
钱乙温中丸 治小儿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乱吐泻方。 人参(切,去须,焙)甘草(锉,炒)白术(各为末。一两)上姜汁面糊丸绿豆大。米饮下一、二十丸,无时。 张涣 川椒丹方 小儿夏伤湿冷,入于肠胃,泄泻不止方。 川椒(一两,去闭目双者并黑子,拣净,慢火炒香熟为度)肉豆蔻(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 助胃丹方 治泄注不止,手足逆冷。 附子(一枚,重半两,炮制,去皮脐)舶上硫黄干姜(炮)肉豆蔻肉桂白术(炮。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煮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张涣 粟煎汤方 治肠胃受风冷,泄注不止,身体壮热。 白术(炮)当归(洗,焙干)川芎人参(去芦头)肉桂芍药(各一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粟米一匙头许,煎至五分,粟米熟,去滓,放温服。 张涣 诃黎豆蔻丹方 治泄利不止。 诃黎勒皮草豆蔻仁(各一两)白术干姜(各炮)川黄连当归(洗,焙干。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婴童宝鉴》治小儿冷泻 补脾丸方 龙骨(烧末)乳香芜荑(各末)麝香(各一钱匕)肉豆蔻(一个,炮末)上件和匀,研饭为丸如萝卜子大。一岁三丸,饭饮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伤冷,水泻白色,或脏滑不止者, 诃子散方 诃子(炮过,去核)龙骨好者(碎)丁香(略焙。各一分)甘草(半分,炮,切)上件同捣罗为细末。每服三岁以上半钱,三岁以下一字,用陈米饮调下。 《孔氏家传》治小儿脏寒,大便痛,奶瓣不消方。 没石子(一个)乳香(皂皂大)上研匀,用枣肉为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二丸,无时服。 《孔氏家传》又方上用肉豆蔻一枚,用面裹,慢火炮,候面熟取出,研极细,面糊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一、二丸,无时。 《孔氏家传》治小儿脏腑不调,大便青色方。 白术人参茯苓(各一钱)甘草(炙,半钱)上末一钱,水一小盏,煎七分,温服。 《王氏手集》 肉豆蔻丸 治饮冷过多,脾胃受湿,泄泻频并,时发腹痛,减食困倦,肌瘦腹大方。 肉豆蔻(一两)黑附子(半两,炮裂)上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十五丸,乳食前,煎萝卜橘皮汤下。 《吉氏家传》治久患冷泻,大肠虚滑, 万安散方 白术(姜浸,煮三、五沸)甘草(炮赤。各一钱)乌头(半两,火炮裂)干姜(一分)草果子(一个,面裹煨,同面用)上末,用生姜煎一钱。如泻,便用紫苏木瓜汤调异攻散三服。(异攻散方在胃气不和门中。)《吉氏家传》治久泻虚冷 醒脾散方 天南星冬瓜子(去壳)雄黄(各一钱)上末。每服一字,冬瓜肉煎汤下,一日三服,仍一面服异攻散(方见同前)。 《吉氏家传》治水泻方。 上用川乌头大者,生,去皮尖,为细末,以滴井水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丸,小儿细丸,加减与服,并用井花水下。 长沙医者易忠信传治小儿脏寒滑泄,下痢不禁, 牡蛎丸方 牡蛎(一两,别研)硫黄(半两,别研)上件药用砂锅子一个,先入牡蛎,中留一窍,安硫黄在中心,以瓦子盖口,用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白炭火三斤,令火尽为度,取出,糯米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二十粒,米饮吞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