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第页-[卷上·脉证治法] 诸疳_中药方集

TOP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上·脉证治法] 诸疳
】 【繁体
疳在内,目肿,腹胀,利色无常,或沫青白,渐瘦弱,此冷证也。
疳在外,鼻下赤烂,目燥,鼻头上有疮不着痂,渐绕耳生疮。治鼻疮烂,兰香散。诸疮,粉散主之。
肝疳,白膜遮睛,当补肝,地黄丸主之。
心疳,面黄颊赤,身壮热,当补心,安神丸主之。
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肾疳,极瘦,身有疮疥,当补肾,地黄丸主之。
筋疳,泻血而瘦,当补肝,地黄丸主之。
肺疳气喘,口鼻生疮,当补脾肺,益黄散主之。
骨疳,喜卧冷地,当补肾,地黄丸主之。
诸疳,皆根据本脏补其母及与治疳药,冷则木香丸,热则胡黄连丸主之。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且小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病。假如潮热,是一脏虚一脏实,而内发虚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假令日中发潮热,是心虚热也,肝为心母,则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心得母气则内平,而潮热愈也。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大黄、牙硝辈诸冷药利之。利既多矣,不能禁约而津液内亡,即成疳也。又有病癖,其疾发作,寒热饮水,胁下有形硬痛。治癖之法,当渐消磨,医反以巴豆、砂辈下之。小儿易虚易实,下之既过,胃中津液耗损,渐令疳瘦。
又有病伤寒,五六日间有下证,以冷药下之太过,致脾胃津液少,即使引饮不止,而生热也。热气内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证变诸端,因亦成疳。
又有吐泻久病,或医妄下之,其虚益甚,津液燥损,亦能成疳。
又有肥疳,即脾疳也,身瘦黄,皮干,而有疮疥。其候不一,种种异端,今略举纲纪∶目涩或生白膜,唇赤,身黄干或黑,喜卧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疥疮,泻青白黄沫,水利色变,易腹满,身耳鼻皆有疮,发鬓作穗,头大项细极瘦,饮水,皆其证也。
大抵疳病当辨冷热肥瘦。其初病者为肥热疳,久病者为瘦冷疳。冷者木香丸,热者黄连丸主之。冷热之疳,尤宜如圣丸。故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
凡有可下,量大小虚实而下之,则不至为疳也。初病津液少者,当生胃中津液,白术散主之。惟多则妙。余见下。
Tags:《白粉散》 《肝疳》 《心疳》 《壮热》 《脾疳》 《肾疳》 《肺疳》 《气喘》 《津液》 《胃虚》 《坏病》 《潮热》 《虚热》 《肝实》 《泻心》 《寒热》 《疥疮》 《腹满》 《热疳》 《脏腑》 《虚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上·脉证治法] 胃气不和 下一篇[卷上·脉证治法] 咳嗽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