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醒-第页-[实论第八] 附方_中药方集

TOP

 
儿科醒
[实论第八] 附方
】 【繁体
羌活冲和汤四时不正之气。感冒风寒憎寒壮热头痛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
此方主寒发热。宜此方治之。以代麻黄汤用。太阳经之神药也。
羌活防风苍术白芷川芎生地黄芩甘草细辛(减半)上加姜枣。水煎。热服取汗。
柴胡饮治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症。
必须慎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钱)甘草(炙一钱)生姜(三五七片)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用之)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加陈皮一钱。
五柴胡饮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与四柴胡饮表里。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凡伤寒疟疾痘疮。皆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钱)当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白术(二三钱)白芍(炒用一钱五分)甘草(炙三钱)陈皮(酌用或不必用)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一二钱。
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柴胡饮子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者。
柴胡人参(各五分)黄芩白芍(各七分)当归(一钱)甘草(四分)大黄(八分)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按此方用药颇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轻用大黄。消乳丸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香附(炒)砂仁陈皮神曲(炒)甘草(炙)麦芽(炒等分)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香橘饼治伤冷积泻。
木香青皮(各一钱)陈皮(二钱半)浓朴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上为末。蜜和为饼。每服一枚。米饮调下。病久及元气虚者勿用。
大安丸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神曲(炒)陈皮半夏(制)茯苓(各一两)山楂肉(蒸晒三两)连翘萝卜子(炒各五钱)白术(二两)上为末。粥丸绿豆大。量大小。每服一二十粒。米饮下。(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五钱。)泻青丸治肝胆火。并小儿急惊发搐。眼赤睛疼。
龙胆草当归川芎防风羌活山栀大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量大小。每服十丸。
抑肝散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切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腹胀少食。睡不安。
软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当归白术(炒)茯苓钓藤钩(各一钱)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
赤散治心火。及小肠热证。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木通生甘草(各等分)上加竹叶二十片。水煎服。(一方加人参麦门冬。)易简参苏饮(方见表论)惺惺散(方见表论)调胃承气汤(方见里论)四顺清凉饮(方见里论)理中汤(方见寒论)五味异功散(方见热论)地黄丸(方见热论)泻心汤(即泻心散方见热论)秘旨安神丸(方见热论)泻黄散(方见热论)益黄散(方见寒论)六君子汤(方见寒论)泻白散(方见热论)四君子汤(方见热论)补中益气汤(方见虚论)
Tags:《冲和汤》 《四时不正之气》 《风寒》 《憎寒》 《壮热》 《头痛》 《身痛》 《发热》 《麻黄汤》 《太阳》 《热服》 《柴胡饮》 《劳倦》 《外感》 《温服》 《五脏》 《中气》 《四柴胡饮》 《表里》 《调气》 《疟疾》 《气虚》 《腰痛》 《脾阳》 《柴胡饮子》 《解肌》 《消乳丸》 《呕吐》 《伤食》 《等分》 《香橘饼》 《大安丸》 《青丸》 《急惊》 《抑肝散》 《虚热》 《寒热》 《赤散》 《小肠》 《参苏饮》 《承气汤》 《四顺清凉饮》 《理中汤》 《五味》 《异功散》 《泻心》 《秘旨安神丸》 《泻黄散》 《君子汤》 《泻白散》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下一篇实论第八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