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第页-[卷四] 口疮证治_中药方集

TOP

 
幼幼集成
[卷四] 口疮证治
】 【繁体
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又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口能知五味矣。故口者脾之外候。凡鹅口者,口内白屑满舌,如鹅之口。此肺热而心脾为甚,故发于口也。内服沆瀣丹,外以保命散吹之。
口疮者,满口赤烂。此因胎禀本浓,养育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以成口疮。内服沆瀣丹,外以地鸡擂水搽疮上。地鸡即扁虫,人家HT下有之。
口糜者,满口生疮溃烂,乃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以导赤散去小肠之热,五苓散去膀胱之热,当以二方合服。
口疮服凉药不效,乃肝脾之气不足,虚火泛上而无制。宜理中汤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桂末吹之。若吐泻后口中生疮,亦是虚火,理中汤。昧者以为口疮悉为实热,概用寒凉,必不救。
上有胀起如悬痈者,此名重。由脾胃挟热,气血不能收敛而成。用针刺去恶血,内服沆瀣丹,外以碧雪吹之。
小儿两颐流涎,浸渍胸前者,此名滞颐。盖涎者脾之液,口为脾窍,脾胃虚寒,不能收敛津液,故涎从口出而滞于颐,宜温脾丹。
小儿口频撮者,气不和也。盖唇应乎脾,气出于肺,脾虚不能生肺,故口频撮。异功散补脾生肺愈矣。
小儿口撮,面青多哭,此阴寒之至,肝脾虚冷,脐下痛也。理中汤温之。
小儿急欲吮乳而口不能吮者,心脾有热,舌不转运。泻黄散清之。
Tags:《脾气》 《五味》 《肺热》 《保命散》 《口疮》 《熏蒸》 《口糜》 《小肠》 《赤散》 《五苓散》 《虚火》 《理中汤》 《口中生疮》 《实热》 《悬痈》 《恶血》 《碧雪》 《滞颐》 《虚寒》 《津液》 《异功散》 《泻黄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口疮证治] 入方 下一篇[卷四\鼻病证治] 鼻病简便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