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第页-[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夜啼_中药方集

TOP

 
证治准绳·幼科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夜啼
】 【繁体
三因》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也。若重舌口疮,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重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各随证治之。
〔曾〕夜啼者,有惊热夜啼,有心热夜啼,有寒疝夜啼,有误触神只夜啼,此四者,详具于后。惊热者,为衣衾太浓,或抱于极暖处久坐,致生烦闷,邪热攻心,心主神,神乱则惊,心与小肠表里,故啼泣而遗溺者是也。治法,退热镇心则自安矣,用百解散急惊)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主之。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疾风生乃能雨,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百解散或五苓散(俱惊)加黄芩、甘草,水煎服,次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及琥珀抱龙丸(惊)为治。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睡少,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泪,面莹白而夹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证,名为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芍药汤(疝)、乌梅散(腹痛)及冲和饮(伤寒)加盐炒茱萸、茴香,水姜煎服,及钓藤膏亦佳。
误触神只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呼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误触禁忌神只而得,或因恶祟所侵,盖婴孩目有所睹,口不能言,但惊哭无时,指纹俱隐,故《玉环集》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灵。治法,先解其表,宜百解散(惊)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客忤)、琥珀抱龙丸(惊)投之自效。〔演山〕王氏举水镜先生云∶天苍苍,地王王,小儿夜啼疏客堂。又云∶啼而不哭是烦,哭而不啼是躁。《无辜赋》云∶夜多啼而似祟。凡初生儿日夜烦啼如有祟,或谓热在心,惊药与疏利,或谓寒停脏腑,与服温暖,医者察而治之,乃善也。若儿啼哭,胸堂仰突,首反张,不喜见灯者,心经有热,宜疏利,服三黄丸洗心散加灯心、麦门冬子良。若儿啼哭,头低身曲,眼闭肚紧者,脏腑留寒,宜与温之,胃风汤加黄煎效。若不识证候,但以蝉蜕二七枚全者,去大脚为末,加朱砂一字,蜜调涂于吻,立效。〔薛〕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钓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
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证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心鉴》治小儿一百二十日内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用后截,为末,分四服,钓藤汤调灌之。
《普济》
蝉花散
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蝉蜕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前汤调下,即复啼也,古人立方,莫知其妙。
Tags:《三因》 《夜啼》 《重舌》 《口疮》 《客忤》 《寒证》 《心热》 《寒疝》 《邪热》 《小肠》 《表里》 《遗溺》 《百解散》 《急惊》 《咽喉》 《潮热》 《五苓散》 《抱龙丸》 《额汗》 《温下》 《白芍药汤》 《冲和饮》 《气郁》 《合香丸》 《琥珀抱龙丸》 《脏腑》 《三黄丸》 《洗心散》 《恶寒》 《烦热》 《中气》 《赤散》 《面色白》 《阴虚》 《泄泻》 《不乳》 《肾虚》 《虚寒》 《气虚》 《异功散》 《心血》 《秘旨安神丸》 《柴胡栀子散》 《肝血》 《津液》 《肾阴》 《肝火》 《君子汤》 《归脾汤》 《柴胡汤》 《肝热》 《钓藤汤》 《蝉花散》 《薄荷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 下一篇[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啼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