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第页-[卷四] 耳症_中药方集

TOP

 
保婴撮要
[卷四] 耳症
】 【繁体
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心肾主内症精血不足;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或聋聩,或虚鸣者,禀赋虚也。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禀赋不足,宜用六味地黄丸。肝经风热,宜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用栀子清肝散,未应,佐以六味丸,间服九味芦荟丸。若因肾肝疳热,朝用六味丸,夕用芦荟丸。若因食积内热,用四味肥儿丸。若因乳母膏粱积热而致者,宜加味胃散;脾经郁结而致者,加味归脾汤;肝经怒火而致者,加味逍遥散,皆令乳母服之,兼与其儿少许。不可专于治外,不惟闭塞耳窍,抑亦变生他症,延留日久,遂成终身之聩矣。慎之!治验一小儿耳内出脓,秽不可近,连年不愈,口渴足热,或面色微黑,余谓肾疳症也。用六味地黄丸,令母服加味逍遥散而愈。后因别服伐肝之药,耳症复作,寒热面青,小便频数,此肝火血燥也。用柴胡栀子散以清肝,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遂痊。
一小儿耳内出脓,久不愈。视其母,两脸青黄,属乳母郁怒致之也,遂朝用加味归脾汤,夕用加味逍遥散,母子皆愈。
一小儿十二岁,素虚羸,耳出脓水,或痛或痒,至十四,稍加用心,即发热倦怠,两腿乏力八年矣,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稍愈。毕姻后,朝寒暮热,形气倦怠,两足心热气喘唾痰,仍用前二药,佐以六君子汤而愈。因后不守禁忌,恶寒发热,头晕唾痰,余谓肾虚不能摄水而似痰,清气不能上升而头晕,阳气不能护守肌肤而寒热。遂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附子一钱,四剂不应,遂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二剂而应,乃用十全大补汤,百余剂而痊。又因大劳入房,喉喑痰涌,两腿不遂,用地黄饮子顿愈,仍用十全大补汤而安。后又起居失宜,朝寒暮热,四肢逆冷,气短痰盛,两寸脉短,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一钱,数剂而愈,乃去附子,用人参三钱,常服始安。
一小儿耳中流脓,项中结核,眼目或札或赤痛,小便或痒或赤涩,皆肝胆经风热之症也,用四味肥儿丸悉愈。
一小儿因乳母恚怒,兼经行之后,多食炙,儿遂耳内作痛出脓,余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令其母服之,子母并愈。
一小儿耳出秽水,属肝肾不足,先用九味芦荟丸而痊。毕姻后,面黄发热多病,又用黄柏、知母等药,更胸膈痞满,饮食少思,痰涎上壅,又利气化痰,加噫气下气,余用六君子、补中益气二汤,干姜、木香等味,治之寻愈。

田氏红玉散
治小儿耳。
枯矾麝香干胭脂(各等分)上为末研匀,先以绵杖子捻脓净,掺入少许。

汤氏龙黄散
治如前。
枯矾龙骨黄丹(各半两)麝香(一钱)上制法同前。
愚按∶前二方可以治腑症之轻者,若系肝经风热血燥等症,必根据前方论内,服合宜之药,外用此以收脓湿,亦无不可。若专泥外攻,而失内治,谬矣。

六味地黄丸
(方见肾脏)
柴胡清肝散
(方见胁痈)
栀子清肝散
(方见热症
九味芦荟丸
(方见疳症)
四味肥儿丸
(方见呕吐
加味清胃散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
(三方见内钓
加味栀子散

加味小柴胡汤
(方见痉症)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
(二方见内钓)
地黄丸
(方见肾脏)
七味白术散
(方见积滞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二陈汤
(方见寒吐)
Tags:《精血》 《风热》 《邪气》 《六味地黄丸》 《柴胡清肝散》 《肝疳》 《肥儿丸》 《清胃散》 《归脾汤》 《逍遥散》 《足热》 《肾疳》 《伐肝》 《寒热》 《小便频数》 《肝火》 《柴胡栀子散》 《发热》 《补中益气汤》 《心热》 《气喘》 《君子汤》 《恶寒》 《头晕》 《肾虚》 《清气》 《补汤》 《地黄饮》 《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 《柴胡汤》 《化痰》 《噫气》 《下气》 《枯矾》 《等分》 《热症》 《呕吐》 《内钓》 《小柴胡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 《七味白术散》 《积滞》 《二陈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四] 鼻塞鼻衄 下一篇[卷四] 目症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