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医案-第50页-[卷六] 溲血案_中药方集

TOP

 
丁甘仁医案 - 第50页
[卷六] 溲血案
】 【繁体
赵左溺血之症,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肾阴不足,君相之火下移小肠,逼血下行,小溲带血,溺管不痛,脉象细小而数。王太仆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当宜育坎藏之真阴,清离明之相火
大生地(三钱)抱茯神(三钱)小川连(四分)蒲黄炭(三钱)粉丹皮(一钱五分)玄武版(四钱)生甘草(六分)生白芍(二钱)淮山药(三钱)阿胶珠(三钱)黄柏炭(一钱)藕节炭(二枚)黄左肝为藏血之经,脾为统血之脏。肝脾两亏,藏统失司,溲血甚多,小便频数,大便溏薄,舌中剥边黄腻,脉濡弦而数。阴无阳化,阳不生阴,膀胱宣泄无权,足肿面浮,脾虚之象见矣。拟归脾汤法引血归经,合滋肾通关丸生阴化阳。
西洋参(三钱)抱茯神(三钱)紫丹参(二钱)焦谷芽(三钱)清炙黄(三钱)炒枣仁(三钱)茜草根炭(一钱)焦白芍(一钱五分)活贯众炭(三钱)炒于术(一钱五分)滋肾通关丸(包煎,二钱)二诊溲血有年,血色紫黑,少腹胀满,小溲频数。
大便溏薄,内热心悸耳鸣头眩,面色萎黄,腿足浮肿,脉左弦小而数,右濡弦。肝虚不能藏血,脾虚不能统血,血随溲下。色紫黑,少腹满,宿瘀尚未清也。前进归脾法合滋肾丸,尚觉合度,再从原方复入通瘀之品。
前方去活贯众,加生草梢、蒲黄炭、琥珀屑、鲜藕。
三诊溲血色紫,小溲频数,少腹酸胀,大便溏薄,兼有脱肛,头眩心悸耳鸣,腿足浮肿,两进归脾,病无进退,脾虚固属显然;小溲频数,少腹酸胀,肝热有瘀,亦为的当不移之理。惟病本虽在肝脾,病标却在膀胱。
经云∶胞移热于膀胱,则病溺血。膀胱者,州都之官,藏津液而司气化。气化不行,则病肿满。肺者,膀胱水道之上源也。治肝脾不应,治膀胱不应,今拟清宣肺气,去瘀生新,下病上取,另辟途径,以观后效。
西洋参(三钱)抱茯神(三钱)茜草根(二钱)通天草(一钱五分)川贝母(二钱)炙远志(一钱)紫丹参(二钱)活贯众炭(三钱)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三钱)生草梢(八分)另鲜车前汁鲜藕汁(各一两)炖温冲服
四诊昨投清宣肺气,去瘀生新之剂,溲血已减,小便亦爽,下病治上,已获效征。惟面浮足肿,脘腹作胀,纳谷减少,头眩心悸,大便不实。明系肝体不足,肝用有余,脾弱不磨,运化失其常度。急其所急,缓其所缓,又当从肝脾着手。肝为乙木,脾为戊土,脾虚木横,顺乘脾土,固在意中,则治肝实脾,下病治上,亦一定不移之法矣。
生于术(三钱)扁豆衣(三钱)紫丹参(二钱)荸荠梗(一钱五分)远志肉(一钱)云茯苓(三钱)陈广皮(一钱)生草梢(八分)生熟苡仁(各三钱)生熟谷芽(各三钱)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三钱)五诊溲血已止,小便不爽,足肿面浮,纳谷减少,脉尺部细小,寸关濡弦。此血虚肝气肝阳易升,脾弱水谷之湿不化也。血虚宜滋养,脾弱宜温燥,顾此失彼,动形掣肘。今拟健运中土,而化水湿。
炒白术(三钱)陈广皮(一钱)炒神曲(三钱)滋肾通关丸(包煎,三钱)连皮苓(四钱)煨木香(五分)谷麦芽(各三钱)冬瓜皮(煎汤代水,一两)清炙草(八分)春砂壳(八分)炒苡仁(三钱)六诊健运分消,肿仍不退,便溏口干不欲饮,面无华色,头眩耳鸣,纳谷减少,脉象尺部细小,寸关虚弦。血虚之体,肝阳易升,脾弱水谷之湿泛滥,欲扶脾土,须益命火,经所谓少火生气,气能生血,血不能自生,全赖水谷之精液所化。拟崇土渗湿法,再进一层。
炒于术(三钱)连皮苓(四钱)煨木香(五分)滋肾通关丸(包煎,一钱)红枣(三枚)熟附片(五分)陈广皮(一钱)炒神曲(三钱)焦苡仁(三钱)清炙草(四分)春砂壳(八分)焦谷芽(三钱)冬瓜皮(五钱)七诊身半以下肿依然,胸闷纳少,大便溏泄,小便短少,口干不多饮,舌薄腻,脉象尺部细小,寸关濡弦无力。皆由肝肾阳虚,水谷之湿,生痰聚饮,横溢于募原之间。中气已虚,肝木来乘,气化不及州都,膀胱宣化无权也。再拟崇土渗湿,滋肾通关。
前方去木香、神曲,加炒淮药、炒车前子。
Tags:《血淋》 《尿血》 《肾阴》 《小肠》 《脉象》 《相火》 《溲血》 《小便频数》 《归脾汤》 《归经》 《通关丸》 《包煎》 《心悸》 《耳鸣》 《面色萎黄》 《浮肿》 《肝虚》 《腹满》 《脱肛》 《肝热》 《津液》 《气化》 《肺气》 《下病上取》 《冲服》 《四诊》 《肝实》 《血虚》 《肝气》 《肝阳》 《温燥》 《少火》 《生气》 《胸闷》 《肾阳》 《募原》 《中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 衄血案 下一篇[卷六] 便血案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