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页-[附∶指南总论\卷中] 论瘴疟证候_中药方集

TOP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指南总论\卷中] 论瘴疟证候
】 【繁体
寒热瘴疟证凡瘴疟病,虽是时行之疾,然老少虚实,受病有浅深,大率不同。有发热不寒,浑身似火,头痛烦渴谵语者;有发寒不热,嘿嘿昏倦,四肢厥冷,脐腹疼痛;有外寒内热;有外热内寒;有寒热相半;有哑不能言者;有吐、有泻、有吐泻俱作,当随证用药。若只言瘴病,一概治之,万一不能取效也。若发时热多寒少,或内热外寒,但热不寒,浑身如火,头痛烦渴,心胸躁闷,谵语乱言,大小便秘涩,发作无时者,可与小柴胡汤败毒散升麻葛根汤、来苏散、葱白散、神术散。烦渴者,与五苓散、竹叶汤。谵语心闷者,与五苓散,入辰砂细研和匀,冷热水调服,兼与大至宝丹,及小儿金箔丸两、三丸作一服。头痛者,与太阳丹、白龙丸茶调散之类。或热少寒多,或内寒外热,或寒热相半,或骨节酸痛,脐腹作痛者,可与不换金正气散、人参轻骨散、正气散、圣散子五积散、香苏散、建中散、草果饮、嘉禾散或来苏散之类。或不热,只是寒,或吐、或泻、或吐泻俱作,四肢厥冷,汗出如雨,嘿嘿昏倦者,可与术附汤、四柱散、嘉禾散或鹿茸丸、二姜丸十华散。若服前药吐泻不止,四肢厥冷,自汗如雨,小便频数者,与参苓白术散吞来复丹三十丸至五十丸,甚者姜附汤合和五苓散同煎服。渴者,与参苓白术散。此一证,二广及漳州界上多有之,余处无。此证发药,须用仔细询问的实,不可轻用,误人性命。切记不可轻发热药。若发作有时,或连日,或隔日,或三、五日一发,发则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于未发前,先与小柴胡汤、败毒散之类。至发日,却服露天饮或圣饮子、胜金丸。呕逆有痰涎者,常山饮、消暑丸之类,有效如神。若热少寒多,或只寒不热,或寒热相半者,于未发前,可多与不换金正气散、建中汤、正气散、胃散、和脾散、嘉禾散之类。至发日五更初,却服常山饮、草果饮。发久者,克效饼、灵疟丹。老者及怯弱者,不可服,自宜斟酌。孕妇患疟疾,难为用药,但只可与草果饮,兼用平胃散,入盐少许,用温酒调服。瘴疟瘥后,吃粥或烂饮。
更常调和脾胃,可与黄建中汤、四君子汤、嘉禾散、参苓白术散、曹脾散、挝脾散、健脾汤、平胃散、和气散、思食丸、大、小养脾丸。切忌生冷、酒、果、房色,洗浴半月。
Tags:《寒热》 《瘴疟》 《时行》 《虚实》 《发热》 《头痛》 《谵语》 《外寒》 《但热不寒》 《柴胡汤》 《败毒散》 《升麻葛根汤》 《葱白散》 《五苓散》 《调服》 《至宝丹》 《太阳》 《白龙丸》 《茶调散》 《人参轻骨散》 《圣散子》 《五积》 《草果饮》 《二姜丸》 《十华散》 《自汗》 《小便频数》 《参苓白术散》 《小柴胡汤》 《常山饮》 《平胃散》 《疟疾》 《君子汤》 《健脾》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附∶指南总论\卷中] 伤寒十劝 下一篇[附∶指南总论\卷中] 论中风证候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