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第页-[卷之四] 伤食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鉴
[卷之四] 伤食
】 【繁体


气口脉紧盛为伤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又曰∶气口脉大于人迎三倍,食伤太阴。盖饮食填塞胸中,太阳之分野,肝木之气,郁而不伸,故必吐以达之,然伤有轻重,必甚而至于两手尺脉绝无者,乃用瓜蒂散吐之。不则或以指,或以鹅翎蘸桐油胆矾探吐之,免致夭枉之患也。


病源曰∶宿食不消,由脏腑虚弱,寒气在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既弱,故不能磨之,则经宿而不消也。令人腹胀气急,胸膈痞塞,咽酸噫气,如败卵臭。时复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疟状,皆其症也。凡伤食必恶食,胸中有物,宜用消导之剂。若伤食挟外感者,不可专攻其食,用行气香苏散,兼而治之。


饮者,无形之气。伤之,则宜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也。五苓散、葛花解酲汤、生姜、半夏、枳实、白术之类是也。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如消导。重者,宜吐。宜下,枳术丸保和丸、备急丹之类,量轻重择用。



行气香苏散
(三山陈氏方)〔批〕(按此方治内伤、外感、七情四气,和解表里之剂)治内伤生冷浓味、坚硬之物,胸腹胀满疼痛,及外感风寒湿气发热恶寒,遍身酸痛,七情气逆呕吐泄泻,饮食不下等症。
紫苏(一钱)柴胡(八分)陈皮(八分)香附(醋炒,一钱)乌药(八分)川芎(八分)羌活(八分)枳壳(八分)苍术(八分)麻黄(一钱)甘草(三分)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温服。外感风寒,加葱白三根;内伤饮食,加神曲、山楂各一钱。

消滞丸
消酒消食,消痰消气,消痞消胀,消肿消痛,消积聚,消瘕。此药消而不见,响而不动,药本寻常,功效甚妙。
黑牵牛(头末,二两)香附(炒,一两)五灵脂(一两)上共末,醋糊丸如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

宽中丸
治一切饮食不消,腹胀发热之症。
山楂(蒸过,去核,曝干)上为末,每服五钱,米汤调下。

利气丸
(方见气门)〔批〕(按此方消导积热之剂)
备急丸
治胃中停滞寒冷之物,及诸心腹卒痛。
大黄干姜巴豆(去油,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水送下,量虚实加减丸数。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痛如刀刺,气急口噤尸厥卒死者,以热酒灌下。或口噤,以木棒撑起牙关,令下咽,须臾瘥,未瘥,更与三丸,以腹中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噤,须折齿灌之,令人为妙。忌猪肉、冷水、肥腻之物。

化滞丸
〔批〕(按此方通利冷积之剂)理一切气,化一切积。夺造化有通塞之功,调阴阳有补泻之妙。久坚沉涸,磨之自消;暴积乍留,导之自去。
木香(二钱)丁香(二钱)青皮(二钱)陈皮(二钱)黄连(二钱)半夏(为末,姜汁和饼,阴干,二钱)三棱(五钱,火煨)蓬术(五钱,火煨)以上八味俱为末。
巴豆(六钱,去心膜,以瓦器盛醋,浸一宿,熬至醋干,研)乌梅(五钱,取肉焙干为末,用水醋熬膏,调前药为丸)乌梅膏和丸黍大,每服五丸,或七丸至十丸,量虚实用。欲通则用热汤。欲止则用冷水。常服磨积,不欲通泄津液咽下,或空心陈皮汤下。停食饱闷,枳壳汤下。但有所积之物,取本汁饮下。因食吐不止,津液下。小肠气痛,茴香酒下。食泻不休,及霍乱吐泻,新汲水下。赤痢,冷甘草汤下。白痢,冷干姜汤下。心痛,菖蒲汤下。诸气痛,生姜陈皮汤下。若欲宣通,滚姜汤下,仍加丸子。未利再服,利多饮冷水一口即止。
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有孕不宜服。小儿量岁数加减用。疳积常服,不拘时候,米饮下三、五丸。

保和丸
消痰利气,扶脾胃,进饮食。一切饮食所伤,胸膈满闷不安;或腹中有食不化;或积聚痞块,多服日渐消散,大有效验。
白术(五两)陈皮(洗,三两)半夏(泡,三两)茯苓(三两)神曲(三两,炒)山楂肉(三两)连翘(二两)香附(醋炒,二两)浓朴(姜炒,二两)萝卜子(二两)枳实(炒,一两)麦芽(炒,一两)黄连(姜炒,一两)黄芩(酒炒,二两)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食后茶清送下。

理气健脾
(高硕尹传)白术(土炒,六两)归身(酒洗,六两)陈皮(洗,三两)白茯苓(三两)黄连姜炒,二两)香附(醋炒,二两)枳实(麸炒,二两)桔梗(一两五钱)山楂(去核,二两)半夏(姜炒,二两)神曲(炒,二两)木香(五钱)上末,荷叶煮饭为丸,梧子大。每用百丸,白汤下。

三补枳术丸
〔批〕(按此方半消半补,平和之剂)化痰清热。健胃补脾,消食顺气。
白术(土炒,二两)陈皮(去白,一两)枳实(麸炒,一两)黄连(姜炒,五钱)黄芩(酒炒,五钱)黄柏(盐炒,一两)贝母(去心,八钱)白茯苓(五钱)神曲(炒,五钱)山楂(去核,五钱)麦芽(炒,三钱)香附(醋炒,五钱)砂仁(一钱)桔梗(二钱)连翘(二钱)甘草(炙,三钱)上末,荷叶煮饭为丸,如桐子大。每百丸,姜汤下。
Tags:《伤食》 《人迎》 《太阴》 《太阳》 《瓜蒂散》 《宿食》 《脏腑》 《脾气》 《噫气》 《憎寒》 《壮热》 《头痛》 《外感》 《行气》 《五苓散》 《枳术丸》 《保和丸》 《内伤》 《七情》 《四气》 《解表》 《风寒》 《湿气》 《发热》 《恶寒》 《气逆》 《呕吐》 《泄泻》 《温服》 《消痰》 《利气丸》 《备急丸》 《去油》 《等分》 《虚实》 《中恶》 《客忤》 《口噤》 《尸厥》 《补泻》 《通泄》 《津液》 《陈皮汤》 《小肠》 《食泻》 《霍乱》 《白痢》 《菖蒲汤》 《当归酒》 《疳积》 《痞块》 《理气》 《健脾》 《白汤》 《化痰》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 伤酒 下一篇[卷之四] 内伤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