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第页-[卷之七] 痼冷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鉴
[卷之七] 痼冷
】 【繁体


痼冷者,谓痼久而冷也。痼者,固也;冷者,寒之甚也。人之脏腑禀受不同,亦或将理失宜,遂致偏废,故方中有痼冷、积热之说。痼冷,中寒也。其病多由真阳虚弱,胃气不实,复啖生冷冰雪、水酪诸寒之物,或坐卧阴寒久湿之地,以致脏腑久痼而冷。其为病也,或手足厥冷;或腹中久痛,溏泄无度;或腰腿重痛,如坐水中;或阴痿不举,寒精自出;或久呕逆,饮食不进;或自汗战栗;或大腑洞泄;或小便频数。此皆痼冷之为病也。


治之之法,宜温补下元,健脾养胃,祛寒邪,固真气,使阳气得复,阴阳平和,则无偏胜之患而病愈矣。
脱阳症,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人事不省;或伤寒新瘥,误与女人交接。其症小腹紧痛,外肾拳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是名脱阳证,须臾不救。急用葱烫法,更灸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关元(在脐下二寸)各五十壮,内服姜附汤、五积散之类。然后可服黑锡丹,或灸男左女右中指一壮,再灸关元穴七壮。
阴证身静而重,语言无声,气喘难以喘息,目睛不了了,口鼻气冷,水浆不入,大小便不禁,面上恶寒,有如刀刮,先用葱熨法,次服四逆汤



回阳返本汤
(云林制)治急阴证,手足冷,指甲青,少腹疼痛,外肾挛缩。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干姜(一钱,炒)丁香(八分)甘草(一钱)陈皮(一钱)半夏(制,一钱)大附子(制,一钱)茯苓(八分)神曲(炒,六分)白豆蔻(八分)沉香(五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盐少许,水煎服。外于脐上用熟葱贴,冷则复易。外肾并阴囊以绢帛扎住,用炒盐款款烙之。再用炒盐烫胸膈、胁肋、上下小腹。如急阴不省人事,用盐填满脐中,艾火灸之,以醒为度。或大便闭结,以利气丸通之。

敛阳丹
治阴寒痼冷。
丁香(一两)砂仁(一两)白豆蔻(一两)红豆(二两)人参(五钱)浓桂(一两)大附子(二两)干姜(一两,炒)良姜(二两,炒)均姜(二两,炒)上为末,好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豆酒
治症同前。
黑豆不拘多少,锅内炒熟,以好酒淬之,就以碗盖,勿令泄气,候温饮酒,大效。

回春散
(杨小川传)治阴冷如神。歌曰∶一钱白矾八分丹,二分胡椒细细研,焰硝一分共四味,酾醋调和手内摊。男左女右合阴处,浑身是汗湿衣衫,此方用者如神效,不义之人不可传。

助阳散
(秘方)治极冷急症。
芥菜子(七钱)干姜(三钱)上为末,水调作一饼贴脐上,以绢帛缚住,上置盐以烫斗烫之数次,汗出为度。又将病患小便,攀阴茎,往上尽头处,用艾炷灸七壮,神效。

回阳丹
(秘方)干姜(一两)牡蛎(一两)上为细末,以火酒调稠,搽手上,男子用双手揉外肾即愈,女子以男子手搽药,急按两乳,仍揉擦热,汗出则愈。

固阳膏
(秘方)治因女色,致成阴证。
生白矾(三钱)黄丹(二钱)干姜(五钱)母丁香(十个)胡椒(十五粒)上为末,用醋和得所,以男左女右手握药搭脐上,被盖少顷,汗出即愈。
Tags:《痼冷》 《脏腑》 《中寒》 《胃气》 《手足厥冷》 《自汗》 《小便频数》 《健脾》 《脱阳》 《大泻》 《气喘》 《冷汗》 《阳证》 《气海》 《五积》 《黑锡丹》 《阴证》 《恶寒》 《熨法》 《四逆汤》 《利气丸》 《敛阳丹》 《豆酒》 《回春散》 《阴冷》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七] 虚劳 下一篇[卷之七] 补益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