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第724页-[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疟_中药方集

TOP

 
医学纲目 - 第724页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疟
】 【繁体
治小儿疟疾,多与大人同法,以出汗为瘥,宜桂枝、柴胡、麻黄、参、芩等辈。又视其病食病痰,以意消息之。大抵多是饮食不节得之,须以消导为先可也。
〔世〕
万金丹
治大人小儿疟并哮,痰涎喘急
黑豆四十九粒,信一钱。先以黑豆浸去皮,端午日以乳钵研细拌匀,作一小丸之,黄丹为衣,阴干,治哮冷,茶清吞一丸。治疟,空心井花水吞一丸,忌热物荤腥一月。如食热物即吐。
〔汤〕治瘅疟但热不寒方用黄丹通红,临发蜜汤调下,能饮酒,用酒调。一法,专服小柴胡汤,次服人参前胡汤。

草果饮
治寒多热少,手足厥冷,遍身浮肿,肚腹疼痛。
浓朴(姜制)青皮草果藿香甘草(炙)丁皮神曲良姜半夏曲等分,咀,姜、枣煎,空心服。
治久疟,
露星散

秦艽柴胡白术白茯苓槟榔常山黄芩甘草(炙)半夏曲官桂上等分,咀,酒、醋一半煎,露一宿,次日早,取再温,滤去渣服。陈舍人令嗣久疟,服验。

小柴胡汤
治小儿疟疾,往来寒热
人参半夏柴胡黄芩甘草(各等分)上咀,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青皮汤
治小儿疟疾作,浮肿,兼寒热不退,饮食不进。
白术茯苓浓朴青皮陈皮半夏大腹皮槟榔三棱蓬术木通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姜水煎服。

养胃汤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膈,能辟山岚瘴气。寒疟,脾胃虚寒,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苍术浓朴半夏藿香草果人参茯苓甘草陈皮上咀,每三钱,枣子、乌梅各一枚,同煎,食前热服

鬼哭散
止疟疾久不愈者效。
常山大腹皮白茯苓鳖甲(醋炙)上咀,每服三钱,桃、柳枝各七寸同煎,临发时服,略吐出涎效。

鳖甲饮子
治疟久不愈,腹中结为瘕,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白术黄芩草果槟榔芎橘红甘草浓朴白芍药(各等分)上咀,姜、枣煎服。

大腹皮汤
治小儿疟疾,用药太早,退热变作浮肿,外肾肿大,饮食不进。
大腹皮槟榔三棱蓬术枳壳苍术(制。各二两)甘草(三钱)上咀,每服三钱,加姜皮、萝卜子同煎。

四兽饮
五脏气虚,喜怒劳逸不节,致阴阳相胜,结聚痰饮,发为疟疾。兼治瘴疟
半夏人参白术茯苓草果陈皮(各一两半)甘草(二钱半)上咀,加乌梅、枣子各一枚,生姜三片,每服三钱,煎服。

经效截疟丹
治疟母结癖,寒热无已。
真阿胶(汤泡研)雄黄(各二钱半)朱砂(一钱半)上研为细末,稀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候冷空心服。瘴疟,桃枝汤冷服。临发时,磨一丸涂鼻口畔效。
〔《要略》〕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宜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之。
〔《脉》〕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明》〕小儿疟久不愈,灸内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各一壮。)大椎百会(各随年壮。)
Tags:《疟疾》 《喘急》 《瘅疟》 《但热不寒》 《柴胡汤》 《草果饮》 《手足厥冷》 《浮肿》 《半夏曲》 《等分》 《小柴胡汤》 《寒热》 《青皮汤》 《养胃汤》 《外感》 《风寒》 《内伤》 《寒疟》 《虚寒》 《恶心》 《热服》 《鬼哭散》 《疟母》 《大腹皮汤》 《四兽饮》 《五脏》 《气虚》 《痰饮》 《瘴疟》 《经效截疟丹》 《人参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继病 下一篇[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寒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