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第510页-[卷之十七\痢病诸候(凡四十论)] 一、水谷痢候_中药方集

TOP

 
诸病源候论 - 第510页
[卷之十七\痢病诸候(凡四十论)] 一、水谷痢候
】 【繁体
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内,后遇脾胃大肠虚弱,而邪气乘之,故为水谷痢也。
脾与胃为表里,胃者,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脾者,胃之脏也,其候身之肌肉。而脾气主消水谷,水谷消,其精化为荣卫,中养脏腑,充实肌肤。大肠,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水谷之精,化为血气,行于经脉,其糟粕行于大肠也。肺与大肠为表里,而肺主气,其候身之皮毛。春阳气虽在表,而血气尚弱,其饮食居处,运动劳役,血气虚者,则为风邪所伤,客在肌肉之间,后因脾胃气虚,风邪又乘虚而进入于肠胃,其脾气弱,则不能克制水谷,故糟粕不结聚而变为痢也。
又新食竟取风,名为胃风。其状,恶风,头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饮不下,腹满,形瘦腹大,失衣则满,食寒则洞泄。其洞泄者,痢无度也,若胃气竭者,痢绝则死。
诊其脉微,手足寒,难治也;脉大,手足温,易治。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脏期之也。脉绝而手足寒者死,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脉缓时小结生,洪大数者死。悬绝而涩者死,细微而涩者、紧大而滑者死,得代绝脉者亦死。
《养生方》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也,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又云∶五月勿食未成核果及桃枣,发痈疖。不尔,发寒热,变黄胆,又为泄痢。
Tags:《腠理》 《气虚》 《邪气》 《大肠》 《表里》 《脾气》 《脏腑》 《经脉》 《肺主气》 《皮毛》 《胃气》 《恶风》 《腹满》 《肺气》 《飧泄》 《寒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十七\痢病诸候(凡四十论)].. 下一篇[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诸候(凡七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