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第页-[卷一\中风总论] 内伤口眼斜_中药方集
 
症因脉治
[卷一\中风总论] 内伤口眼斜
】 【繁体
【口眼斜之症】外无六经形症,忽尔眼欠口,此内伤口眼斜之症也。
【口眼斜之因】金燥木枯,则肝血不足,筋急牵引,燥金太过,则子合母虚,阳明,亦必短缩,膏粱酒湿,湿热不攘,则脾火不运,筋脉软短,肌肉不仁,口眼斜之症作矣。
【口眼斜之脉】左关弦数,肝胆有邪;右关洪长,肠胃有热。左脉微涩,肝血不足【口眼斜之治】左关弦数者,当归钩藤汤。右关脉弦数者,栀连胃散。加干葛、木瓜、秦艽。膏粱积热者,干葛清胃汤。肝血不足,补肝散。脾气虚者,四君子汤

当归钩藤汤
当归钩藤秦艽丹皮防风青皮黄芩柴胡甘草
栀连平胃散
山栀川黄连熟苍术浓朴广皮甘草葛根木瓜秦艽
干葛清胃汤
升麻川黄连山栀丹皮生地甘草干葛
四君子汤
见前内伤中风

补肝散
归身白芍药川芎生地羌活防风阳明之脉,夹口环唇,入目络鼻。故口眼斜,阳明主多,此系实邪之症,即同半身不遂,但当去其病邪,用不得温补堵塞。前条虽有血虚、气虚,而立补方,亦不过预防其本元耳,以内有痰涎积热,每多口眼斜,故凡流涎口角,而斜口眼者,悉以胃热主治,而用清胃汤、防风干葛汤;舌音不清斜者,皆主心胃有热,而用转舌膏;大便硬为大肠燥火,而用四顺饮;即或泻或结,亦是大肠湿热,用川连枳壳汤;小便赤涩不利,为小肠燥火,即或数数欲小便者,亦为小肠湿火,用导赤各半汤;二便皆涩,八正散。大凡治病,当察何经主病,何经兼见;上观唇口眼鼻,则知上焦虚实寒热;下观二便通涩,即知下焦之虚实寒
Tags:《六经》 《内伤》 《肝血》 《阳明》 《当归钩藤汤》 《平胃散》 《补肝散》 《气虚》 《君子汤》 《四君子汤》 《中风》 《实邪》 《半身不遂》 《血虚》 《胃热》 《防风干葛汤》 《大肠》 《燥火》 《大肠湿热》 《川连枳壳汤》 《小肠》 《导赤各半汤》 《八正散》 《虚实》 《寒热》 《实寒》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中风总论] 外感口噤不语 下一篇[卷一\中风总论] 外感口眼斜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