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第121页-[卷十三] 心胃痛及腹中痛_中药方集

TOP

 
卫生宝鉴 - 第121页
[卷十三] 心胃痛及腹中痛
】 【繁体

豆蔻丸
治因饥饱劳役。脾胃虚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心肺。上焦元气衰败。
因遇冬冷。肾与膀胱之寒水大旺。子能令母实。助肺金大旺相辅。而来克心乘脾。故胃脘当心而痛。此大复其仇。故经云。大乘必大复。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以大寒大燥二气。并而乘之。其人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而鼻内苦肉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时眩。寒水反乘脾土。痰唾沃沫。饮食反出。腹中常痛。心胃痛。胁下急缩。有时而痛。腹不能伸。大便多泄而不秘。下气不绝。或腹中鸣。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成霍乱之意。膈咽不通。极则有声。鼻中气短。遇寒滋甚。或居暖处。方过口吸风。寒则复作。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不可以顾。小便溲而欠。此脾虚之至极也。
橘皮(八分)僵蚕(八分)草豆蔻(一钱四分。面裹煨熟。去皮)泽泻(一钱)青皮(六分)吴茱萸(八分。洗去苦)半夏(一钱)黄(八分)益智仁(八分)人参(八分)神曲(炒。四分)生甘草(六分)姜黄(四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六分)当归身(六分)柴胡(四分。详胁下痛。多少用之)大麦(一钱半)甘草(炙六分)上除桃仁另研外。余同为末。入桃仁研匀。汤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白汤送下。旋斟酌虚实多少用之。

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胁痛。肾气痛。痰积痛。
木香胡椒(各二钱五分)干蝎(七个)巴豆(去心。膜油。十个)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汤浸蒸饼为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姜汤下。

丁香止痛散
心气痛不可忍。
良姜(五两)茴香(炒)甘草(炙。各一两半)丁香(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不拘时。

失笑散
定心气痛不可忍。小肠气痛。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洗去砂土。各等分为末)上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二姜丸
治心脾疼。温养脾胃。疗冷食所伤。
干姜(炮)良姜上二味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陈皮汤下。妊妇不宜服。

七气汤
治七气为病。内结积聚。心腹绞痛。时发时止。
人参官桂炙甘草(各一两)半夏(五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姜三片。煎七分。稍热服。

益智散
治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川乌(四两)益智(二两)干姜(半两)青皮(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八分。去渣。温服。食前。

【茱萸丸】
治脾胃虚冷呕逆。醋心腹闷不快。大效。
官桂(二两)荜茇荜澄茄(各一两)浓朴(姜制)胡椒(各一两)黑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干姜(炮。一两)吴茱萸(拣净。三两。好酒少许。洗焙)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米饮送下。日三服。

【高良姜汤】
治心腹痛如刺。两胁支满而闷不可忍。
良姜(五钱)浓朴(姜制)当归(炒)官桂(各二钱)上咀。以水一升。煎取四合。强人分作二服。弱人分作三服。一服痛定。止后服。对病增损。
Tags:《草豆蔻丸》 《胃虚》 《皮毛》 《血脉》 《分肉》 《恶风》 《耳鸣》 《胃痛》 《下气》 《中气》 《心烦》 《霍乱》 《白汤》 《虚实》 《神保丸》 《胁痛》 《痰积》 《丁香止痛散》 《心气》 《失笑散》 《小肠》 《等分》 《成膏》 《热服》 《二姜丸》 《陈皮汤》 《七气汤》 《益智散》 《温服》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十三] 胃脘当心而痛治验 下一篇[卷十三] 药戒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