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第146页-[卷五] 痔漏_中药方集
 
寿世保元 - 第146页
[卷五] 痔漏
】 【繁体
脉沉小实者。易治。浮洪而软弱者。难愈。
夫痔漏之原。由乎酒色过度。湿而生热。充乎脏腑。溢于经络。坠于谷道之左右。冲突为痔。久而成漏者也。痔轻而漏重。痔实而漏虚。治痔之法。不过凉血清热而已。
至于治漏。初则宜凉血清热燥湿。久则宜涩窍杀虫。而兼乎温散也。或曰。痔漏火是根原。
何故而用温涩。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终是热。漏流脓水。始是湿热。终是湿寒。不用温药。
何以去湿而化寒乎。非止痔漏。百病中多有始热百终寒者。如泻痢。如呕吐。初作则肠胃气实而热。久则肠气虚而为寒矣。一论痔疮肿痛初起。立效。

祛风解毒汤
黄连(一钱)黄芩(一钱)连翘(一钱五分)赤芍(一钱)枳壳(麸炒一钱)大黄(酒蒸一钱五分)苦参(一钱五分)黄柏(一钱)槐花(一钱)上锉。水煎。空心服。为末。水泛为丸。用温水下。亦可。
一论内经曰。二阴皆属肾。虽见症于大肠。实阴虚而火盛也。

祛毒养荣汤
当归(一钱)芍药(二钱)生地黄(酒洗一钱)黄连(酒炒一钱五分)黄芩(一钱)黄柏(酒炒五分)知母(一钱)连翘(一钱)升麻(五分)荆芥(一钱)槐角(二钱)皂角子(二钱)皂角刺(二钱)天花粉(二钱)黄(一钱)人参(一钱)甘草节(一钱)上锉一剂。水煎。空心热服。远酒色。则全愈。
一论千金不换刀圭散。治痔漏百发百中。(方见中风)一论专治通肠痔漏。

济生莲蕊散
莲蕊(焙一两)当归(五钱)五倍子(五钱)黄连(五钱)乳香(五钱)没药(五钱)矾红(四两)黑丑头末(炒一两)锦纹大黄(半生半熟一两)上共九味。为细末。欲服药。前一日勿食晚饭。次日空心。用淡猪肉汁一钟。好酒一钟半。
和猪肉汁煎。称药一钱二分调服。午后。于干净黄土上。大便见紫血为验。或如烂杏。五色相杂。亦为验矣。如散药难服。用酒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一钱五分。淡猪肉汤下。此方神效。不可轻忽。切忌烧酒色欲。发物鱼羊犬肉。
一论治痔漏累验。

皮丸
长葛张明山传。
刺皮(一个连刺酒浸炙干)当归(酒洗二两)槐角(酒浸炒二两)黄连(酒炒二两)地骨皮(酒炒干二两)甘草(蜜炙二两)乳香(二钱)核桃(十个内取膈三十六片)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白汤或酒。早晚二服。一月后平复神效。
一论凡人衣食丰饶。患痔必由于饮食色欲所致。及有乘酒醉犯房。欲要除根。必须服此滋阴补内之药。大戒醇酒浓味。寡欲可也。

脏连固本丸
怀生地黄(六两)山药(四两)山茱萸肉(四两)白茯苓(去皮三两)牡丹皮(三两)泽泻(一两)黄连(四两)黄柏(去皮四两)槐角(三两)知母(去毛三两)人参(三两)当归(二两)皂角(二两)天花粉(二两)上各为细末。用雄猪大肠一段。去脂油。灌药末于内。两头丝线缚住。用糯米二升煮饭。将半熟时。捞起。去汤。将药肠盘藏于饭中。如蒸饭已熟。待取出。去两头无药线缚之肠。将药肠入净石臼内杵烂。拣出肠渣筋。如不粘。加些饭杵之好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每服百丸。白滚水送下。
一论痔漏多年不瘥之神方也。

收功补漏丸
临川徐学韦验。
白茯苓(去皮)赤茯苓(去皮)没药(各二两)破故纸(四两)上药。俱不犯铁器。于石臼捣成块。春秋酒浸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取出。木笼蒸熟晒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缓缓加至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予尝以此方。加入全料六味地黄丸。同作一处。同丸服。治年久漏不愈者。一料全愈。
一论漏疮。先须用补药。以补气血。参、、归、术为主要。大剂服之。外以附子为细末津调作饼子。如铜钱浓。以艾火灸之。漏大者艾炷亦大。漏小者艾炷亦小。灸令微热。不可令痛。饼干即易之。再和再灸。又以补气血药。作膏贴之。
一论痔疮。脓血淋漓。口干作渴。晡热便血自汗盗汗。以益气汤加茯苓、半夏、炮干姜。脾胃渐醒。后以六味丸兼进而愈。一治莲花痔疮。余绍坪得效。
黄连(三钱)乌梅(三十个)大黄(三钱)穿山甲(炒三钱)上锉。水煎。空心服。
Tags:《脏腑》 《经络》 《燥湿》 《呕吐》 《胃气》 《胃气虚》 《祛风解毒汤》 《二阴》 《大肠》 《阴虚》 《热服》 《中风》 《济生莲蕊散》 《调服》 《五色》 《白汤》 《滋阴》 《固本丸》 《药线》 《补漏丸》 《六味地黄丸》 《血淋》 《便血》 《自汗》 《盗汗》 《益气汤》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五\痔漏] 补遗 下一篇[卷五] 二便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