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第页-[卷三] 疸三十七_中药方集

TOP

 
丹溪心法
[卷三] 疸三十七
】 【繁体
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湿热,如曲相似。轻者,小温中丸;重者,大温中丸。热多,加芩、连;湿多者,茵陈五苓散,加食积药。温热因倒胃气,服下药,大便下利者,参、加山栀、茵陈、甘草。
戴云∶五疸者,周身皮肤并眼,如栀子水染。因食积黄者,量其虚实,下其食积。其余但利小便为先,小便利白,其黄则自退矣。

入方

小温中丸
治疸,又能去食积。
苍术川芎香附神曲针砂(醋炒红)春,加芎;夏,加苦参或黄连;冬,加吴茱萸或干姜。

大温中丸
治食积与黄肿,又可借为制肝燥脾之用。脾虚者,以参、术、芍药、陈皮、甘草作汤使。
陈皮苍术浓朴三棱蓬术青皮(五两)香附(一斤)甘草(一两)针砂(二两,醋炒红)上为末,醋糊丸。空心姜盐汤下,午后饭食,可酒下。忌犬肉果菜。
〔附录〕黄胆乃脾胃经有热所致,当究其所因,分利为先,解毒次之。诸疸口淡怔忡耳,脚软,微寒发热,小便白浊,此为虚证。治宜四君子汤,吞八味丸,不可过用凉剂强通便,恐肾水枯竭。久而面黑黄色,及有渴者不治;不渴者可治。黄胆,通身面目悉黄,宜生料五苓散加茵陈;又宜小柴胡加茵陈、茯苓、枳实,少加朴硝;《济生》茵陈汤;《千金引桃根细者煎,空心服。谷疸,食已头眩,心中怫郁不安,饥饱所致,胃气蒸冲而黄,小柴胡加谷芽、枳实、浓朴、山栀、大黄,《济生》谷疸丸。酒疸,身目黄,心中懊,足胫满,尿黄面黄而赤斑,酒过胃热,醉卧当风,水湿得之,小柴胡加茵陈、豆豉、大黄、黄连、葛粉。脉微数,面目青黑,或大便黑,《三因方》白术散;脉《三因》当归白术散,《济生方》五苓加葛根汤。女劳疸,因房事后为水湿所搏,故额黑满急,小便不利,以大麦一撮,同滑石、石膏末各一钱煎服。黄汗者,因脾胃有热,汗出入水澡浴所致,故汗出黄染衣而不渴,《济生方》黄散、茵陈汤。又以苦丁香如豆大,深吸鼻中,出黄水瘥。发黄,脉沉细迟,四肢逆冷,身冷,自汗不止,宜茵陈四逆汤

附方

茵陈蒿汤
治湿热发黄,身热,鼻干,汗出,小便赤而不利。
茵陈(六两)栀子(十四个)大黄(三两)上三味,每服一两半,水煎服。

栀子大黄汤
治酒疸。
栀子(十五个)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水煎温服

硝石矾石散
治女劳疸,身黄额黑。
硝石矾石(各烧,等分)上为末。以大麦粥汁和服二钱,日三,重衣覆取汗。

瓜蒂散
瓜蒂(二钱)母丁香(一钱)黍米(四十九粒)赤小豆(半钱)上为末。每夜于鼻内之,取下黄水。凡用,先令病患噙水一口。

茵陈五苓散
上用五苓散五分,茵陈蒿末十分,和匀。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八味丸
见补损。

生料五苓散
中暑

柴胡汤
见疟。
《济生》
茵陈汤
茵陈(二两)大黄(一两)栀子仁(三钱)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济生》
谷疸丸
苦参(三两)牛胆(一个)龙胆草(一两)上为末,用牛胆汁入少,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热水或生姜甘草汤送下。
《三因》
白术汤
桂心白术(各一两)豆豉干葛杏仁甘草(各半两)枳实(去穣麸炒)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服。
《三因》
当归白术汤
白术茯苓(各二两)当归黄芩茵陈(各二两)甘草(炙)枳实(麸炒)前胡杏仁(去皮尖,麸炒,各二两)半夏(泡七次,一两半)上咀。每服四钱,食后温服。
《济生》
五苓散
猪苓泽泻白术茵陈赤苓(等分)上咀。每四钱,水煎,温服,无时。
《济生》
葛根汤
葛根(二两)枳实(麸炒)豆豉(一两)栀子仁(一两)甘草(炙,半两)上咀。水煎服,无时。
《济生》
黄散
黄赤芍茵陈(各二两)石膏(四两)麦门(去心)豆豉(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咀。姜五片,水煎服,无时。

茵陈四逆汤
方见中寒类,加茵陈。
Tags:《温中丸》 《大温中丸》 《五苓散》 《温热》 《胃气》 《虚实》 《小温中丸》 《盐汤》 《口淡》 《怔忡》 《发热》 《虚证》 《君子汤》 《八味丸》 《谷疸》 《酒疸》 《胃热》 《三因》 《女劳疸》 《小便不利》 《黄汗》 《发黄》 《自汗》 《四逆汤》 《茵陈蒿汤》 《鼻干》 《大黄汤》 《温服》 《矾石散》 《等分》 《大麦粥》 《瓜蒂散》 《赤小豆》 《茵陈五苓散》 《中暑》 《柴胡汤》 《心热》 《白术汤》 《当归白术汤》 《茵陈四逆汤》 《中寒》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 水肿三十八 下一篇[卷三] 伤食三十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