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第37页-[卷之四] 燥证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鉴 - 第37页
[卷之四] 燥证
】 【繁体


燥脉涩而紧,或浮而弦,或芤而虚。


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故燥气在里,耗其津液,则大便秘结,消渴生焉,血脉枯而气亦滞也。或过食辛辣浓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燥结有时。或风燥于表,钟于皮肤,皮毛燥涩,干疥爪枯,劲强紧急,口噤善伸数欠。或时恶寒,筋惕而搐,涎溢胸膈,燥烁螈,昏冒僵仆,皆由阴血衰少,不能制火,火炽克金,金受邪则不能平木,以致肝气独盛,风邪内生,而成此疾矣。


治之之法,以辛润之,以苦泄之。因虚者,滋阴养血,因火者,泻火软坚;因风者,消风散结。此三者,乃治燥证之大法也。



四物汤
治燥气在里,津液枯涸,便闭消渴等症。
当归(一钱五分)白芍药(一钱)川芎(八分)生地黄(二钱)加桃仁(二钱)大黄(煨,二钱)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通幽汤
治燥热内甚,血液俱耗,以致大便闭结。
当归(一钱五分)熟地黄(二钱)升麻(八分)红花(一钱)甘草(一钱)桃仁泥(二钱)上锉一剂,水煎,调槟榔末一钱下。
Tags:《燥气》 《津液》 《大便秘结》 《血脉》 《火邪》 《燥结》 《风燥》 《皮毛》 《口噤》 《恶寒》 《僵仆》 《肝气》 《滋阴》 《消风散》 《温服》 《通幽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 火证 下一篇[卷之四] 中湿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