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第54页-[卷之五] 咳逆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鉴 - 第54页
[卷之五] 咳逆
】 【繁体


浮而缓者,易治,弦结而按之不鼓者,难治。或结或促或微,皆可治;代者危;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难治。肺脉散者,是心火刑肺金,不治。


夫咳逆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俗谓之呃逆是也。其发也,或三、五声而止,或七、八声而止,或连续不绝,收气不回者。然所得之由不同∶有因久病胃虚而得者,有因伤寒失下而得者,有因痰热内郁火气冲上而得者,有因过服寒剂胃寒而得者,有因水气停痰,心下痞悸而得者。大抵咳逆者,不顺之义。


治法当以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其或病久脾胃衰败,而发咳逆,额上出汗,连声不绝者,最为恶候,不治之证也。



鲜陈汤
治呃逆欲死。
半夏(五钱)生姜(二钱半)上锉一剂,水煎服。

温中散
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三、四声,或数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一钱)柿蒂(一钱)人参(一钱)茯苓(一钱)橘皮(一钱)良姜(一钱)半夏(一钱)生姜(一钱半)甘草(三分)上锉一剂,水煎服。

羌活附子汤
治吐利后胃寒发呃。
羌活附子(泡去皮)小茴(炒,各一钱)干姜(泡)木香(各一钱)丁香(一钱)上锉,枣一枚,水煎,入盐少许,不拘时温服

橘参饮
治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逆者。
橘皮(五钱)人参(二钱)竹茹(二钱)甘草(炙,一钱)上锉作一剂,生姜五片,枣三枚,水煎服。

黄荆散
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
黄荆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
嗅法治咳逆服药无效者。
好硫黄、乳香(各等分)以酒煎,急令患之嗅之。

雄黄酒
明雄黄(一钱),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热气即止。
Tags:《气逆》 《呃逆》 《胃虚》 《郁火》 《寒剂》 《胃寒》 《水气》 《心下痞》 《化痰》 《虚寒》 《附子汤》 《温服》 《发热》 《等分》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五] 吞酸 下一篇[卷之五] 翻胃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