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第页-[卷之十四\痘疹] 痘后余毒证治例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鉴
[卷之十四\痘疹] 痘后余毒证治例
】 【繁体
夫小儿痘疮,自首至尾,脾胃温暖,表里中和,痘后亦无余证。若热毒太盛,失解,或过服桂、附热药,则收靥之后,余毒犹作,轻则咽喉齿目吐衄痈疮,重则热极生风,变成惊搐而死者多矣,当照后调治。
一、痘初毒盛,或因服附子毒药者,靥落之后,便服消毒饮一二帖,或饮三豆汤,解毒之良法也。若余热不退,轻则小柴胡汤;虚烦不眠者,竹叶石膏汤加酸枣仁;浑身壮热不退者,黄连解毒汤;烦渴谵语者,辰砂六一散;热盛大便闭,腹胀内实者,小承气汤下之。
一、痘后余毒,或先服附子,热毒失解,聚而不散,以至头顶胸背、手足肢节亦肿,成痈毒者,宜消毒饮、小柴胡汤,倍加羌活、独活、连翘、金银花、天花粉,有脓须刺破;如生痘风疮,止用消毒饮、败毒散之类。
一、余热发惊搐者,抱龙丸主之。过二三后,证恶者,死。
一、热毒上攻眼目,热胀疼肿,血丝遮睛者,洗肝散。壮热甚者,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肿胀不能开者,仍用鸡子清调黄连末,涂两太阳足底心,以引热毒下行。
一、咽喉肿痛,甘桔汤加防风、玄参、射干、牛蒡子,热盛加黄芩,小便涩加木通。
一、牙疳肿痛,失血牙龈宣露者,甘露引子;牙疳腐烂者,用老茶韭菜根浓煎洗净,仍敷搽牙散
一、触冒风寒咳嗽者,发散药内加栝蒌、桔梗、杏仁、韭菜根、桑白皮、八白草根,痰盛加枳实、半夏、石膏。若毒攻肺,喘急咳臭脓血者,死。
一、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少进胃散,加山楂、神曲、麦芽、香附;吐泻者,胃苓汤;寒甚呕逆泄泻理中汤。大抵痘后证多余热,因寒者少。
Tags:《表里》 《咽喉》 《柴胡汤》 《竹叶石膏汤》 《壮热》 《谵语》 《辰砂六一散》 《承气汤》 《小柴胡汤》 《败毒散》 《抱龙丸》 《肿胀》 《太阳》 《搽牙散》 《风寒》 《咳嗽》 《喘急》 《胃虚》 《平胃散》 《胃苓汤》 《泄泻》 《理中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十四\痘疹] 痘后余毒方药例 下一篇[卷之十四\痘疹] 收靥三朝方药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