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第页-[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内伤_中药方集
 
医学入门
[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内伤
】 【繁体
调理脾胃湿与热脾性湿,主乎血,阴也;胃火化,主乎气,阳也。太湿则气滞,太干则血燥,湿热调停则能食能化,而气血生旺。苟或寒湿伤脾,则停饮难化,或不思食;燥热伤胃,则停食不消,或善食而瘦。由是脾胃不和,交相为病,胃变为寒,脾变为热。大概以脉浮缓而迟,或带紧为寒湿;脉浮缓而实,或细而数为燥热。又肥人多湿,瘦人多热,更参以饮食浓薄可也。
且按心口疼不疼,劳伤,手按心口不痛;食伤,手按心口刺痛。
食伤初寒久则热,劳倦初热久寒生。
劳倦伤,初起热中,宜甘温补中;久变寒中,宜辛热温中。饮食伤,初起寒湿,宜辛燥消导;久为湿热,宜辛甘苦寒润之。
热病(胸多)火痰(眩)晕吐痿(或大便闭),湿病肿胀泻难停;消补清热与燥湿,劳伤元气不足,宜补益;食伤邪气有余,宜消导;劳役饮食俱伤,补益消导兼行。其中或兼清热,或兼燥湿痰补剂补中益气汤主之。消导停食,枳梗二陈汤加山楂、麦芽,枳术丸。停饮,胃苓汤加半夏,化痰丸。清热,小调中汤、橘皮竹茹汤、凝神散、三黄枳术丸保和丸。燥湿,二陈汤、六君子汤理中汤、生胃丹、单苍术膏。
乘胜虚实脉堪凭。
脾胃为五脏主,风寒暑湿燥五气偏胜,亦能损伤。假令脉弦,风邪所胜,胃风汤黄建中汤、三白汤;脉洪,热邪所乘,泻黄散胃散、调胃承气汤;脉涩,燥邪所乘,八珍汤钱氏白术散;脉沉细,寒邪所乘,益黄散、人参养胃汤丸、附子理中汤丸、补真丸;脉缓濡无力,或时隐伏,正气虚而损也,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脉缓太过,湿邪自甚也,平胃散
Tags:《气滞》 《寒湿》 《善食而瘦》 《劳倦》 《热中》 《热病》 《湿病》 《肿胀》 《燥湿》 《邪气》 《湿痰》 《补剂》 《补中益气汤》 《二陈汤》 《枳术丸》 《胃苓汤》 《化痰》 《橘皮竹茹汤》 《三黄枳术丸》 《保和丸》 《君子汤》 《理中汤》 《虚实》 《五脏》 《风寒》 《暑湿》 《白汤》 《泻黄散》 《清胃散》 《承气汤》 《八珍汤》 《钱氏白术散》 《养胃汤》 《附子理中汤》 《补真丸》 《气虚》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平胃散》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内伤 下一篇[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外感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