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第62页-[卷之十一·肝胆部] 破伤风_中药方集

TOP

 
医学纲目 - 第62页
[卷之十一·肝胆部] 破伤风
】 【繁体
伤风者,因疮热甚郁结而荣卫不得宣通,怫热因之遍体,故多白痂。是时疮口闭塞,气难宣通,故热甚而生风也。先辨疮口平无汁者,中风也;边自出黄水者,中水也,并欲作,急治之。又痛不在疮处者,伤经络,亦死症也。初觉疮肿起白痂,身寒热,急用玉真散贴之。伤在头面,急嚼杏仁和雄黄、白面敷疮上,肿渐消为度。若腰脊反张,四肢强直,牙关口噤,通身冷不知人,急用蜈蚣研细末擦牙,吐出涎沫立苏,亦宜按摩导引
〔河〕破伤风,风热躁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尚平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或筋惕而搐,脉浮数而弦也。宜以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而愈。犹伤寒表热怫郁,而以麻黄汤辛热发散也。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宜以寒药佐之则良,免致药中病而风热转甚也。如治伤寒发热,用麻黄、桂枝加黄芩、石膏、知母之类是也。若止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若表不已,渐传入里,里又未太甚,而脉弦小者,宜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或微加治风辛热亦得。犹伤寒在半表半里,而以小柴胡和解之也。若里势已甚,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惕搐搦,涎吐稠粘,胸腹满塞,便溺秘结,或时汗出,脉沉洪数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风热郁甚于里而表热稍罢,则腠理疏泄,而心火热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风散结,寒药下之,后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则热退结散,而风自愈矣。
背后搐者,羌活、独活、防风、甘草;向前搐者,升麻、白芷、独活、防风、甘草;两傍搐者,柴胡、防风、甘草;右搐加滑石。
〔河〕
玉真散
南星防风(各等分)上为末,生姜汁、酒调服,伤处以此贴之。

羌活防风汤
治破伤风,初邪传在表。
羌活防风川芎本当归芍药甘草地榆细辛(各一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热服。热则加黄芩一两,大便秘加大黄一两。
防风汤。(见前风条。)
蜈蚣散
蜈蚣(一对)鱼鳔(五钱,炒)左蟠龙(半两,炒烟尽)上为细末,用防风汤调服。

白术防风汤
若服前药已过,脏腑和,有自汗者,宜服此药。
白术防风黄(各一两)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芎黄汤
脏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宜速下之。
川芎(一两)黄芩(六钱)甘草(半两)大黄(一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江鳔丸
治破伤风,惊而发搐,脏腑秘涩,知病在里。
江鳔(半两,炒)野鸽粪(半两,炒)雄黄(一钱)蜈蚣(一对)天麻(一两)白僵蚕(半两)上为细末,分作三分,先用二分,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又用一分,入巴豆霜一钱,同和,亦以烧饭为丸,不用朱砂为衣。每服朱砂为衣丸药二十丸,入巴豆霜丸药一丸,次服二丸,渐加至利为度。再服朱砂为衣丸药,病愈止。

羌活汤
利后宜服,搐不已亦宜服。
羌活独活地榆(各一两)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如有热加黄芩,有痰加半夏。

地榆防风散
治半表半里,头微汗,身无汗
地榆防风地丁香马齿苋(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米饮调下。

养血当归地黄散
日久气血渐虚,邪气入胃,宜养血。四物汤加防风、本、白芷、细辛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Tags:《破伤风》 《中风》 《经络》 《寒热》 《玉真散》 《四肢强直》 《口噤》 《按摩》 《导引》 《风热》 《拘急》 《恶寒》 《表热》 《麻黄汤》 《发热》 《半表半里》 《舌强》 《腹满》 《热郁》 《腠理》 《等分》 《调服》 《防风汤》 《热服》 《蜈蚣散》 《脏腑》 《自汗》 《温服》 《大芎黄汤》 《地榆防风散》 《无汗》 《当归地黄散》 《邪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十一·肝胆部\破伤风] 螈 下一篇[卷之十一·肝胆部] 产后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