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第330页-[卷之二十五·脾胃部\面] 面黑_中药方集

TOP

 
医学纲目 - 第330页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面] 面黑
】 【繁体
(若身黄面黑于黑疸求之)〔《难》〕肾外证,面黑善恐欠。(十六难)〔罗〕阴出乘阳。一妇人年几三十,忧思不已,饮食失节,脾胃有伤,面色黧黑不泽,环唇尤甚,心悬如饥状,又不欲食,气短而促。大抵心肺在上,行荣卫而光泽于外,宜显而藏。肾肝在下,养筋骨而强于内,当隐而不见。脾胃在中,主传化精微以灌四旁,冲和而不息,其气一伤,则四脏失所,忧思不已,气结而不行。
饮食失节,气耗而不足,使阴气上溢于阳中,故黑色见于面。又经云∶脾气通于口,其华在唇,今水反来侮土,故黑色见于唇,此阴阳相反,病之逆也。上古天真论云∶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故知阳明之气不足,非助阳明生发之剂,无以复其色,故以
冲和顺气汤
主之。
升麻(一钱)葛根(一钱半)甘草(四分)芍药(三分)白芷(一钱)黄(八分)防风(一钱)人参(七分)苍术(三分)〔《内经》〕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以升麻苦平,葛根甘温,自地升天,通行阳明之气为君。人之气以天地之风名之,气留而不行者,以辛散之。防风辛温,白芷甘辛温,以散滞气为臣。苍术苦辛,蠲除阳明经之寒。
白芍药之温酸,安太阳经之怯弱。《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人参、黄、甘草甘温,补益正气为佐。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生姜辛热,大枣甘温,和荣卫,开腠理,致津液以复其阳气,故以为使。
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午饭前,取阳升之时,使人之阳气易达故也。数服而愈。
〔孙〕樊楼有店家刘三,一日满面皆黑色,有相者断云,不过月余死。既过月,且安。孙入店与客饮酒,遂拜孙述说其病状。孙特与诊之曰∶非病也,乃为臭气所熏,秽气蓄于面部不散,故有此色。问刘曰∶汝一月前闻甚一阵非常臭气不能避耶。刘曰∶一日登溷,其厕臭气不可闻,隐忍良久,下厕,明日遂有此疾。孙曰∶去至臭无过至香,我家有南人将至售香,可用沉、檀二香各一两,碎掰焚于炉中,安帐内以熏,绢被盖定,勿令香气散,可端坐香边,瞑目静坐,候香气散方可出帐。明日,引鉴照之。刘根据其言,面色渐变,旬日如故。
(肾臭腐属水,脾臭香属土,今夫厕臭者腐臭也,故闻之则入肾而面黑,沉香者香臭也,故熏之则睥土胜肾水而色还也。)针灸面黑有二法∶其一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颜黑。
其二取肾。经云∶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全文见诊生死,下同。)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呕逆则面赤,不逆则面黑,皮毛黑。
Tags:《外证》 《善恐》 《脾气》 《相反》 《阳明》 《冲和顺气汤》 《上气》 《太阳》 《十剂》 《正气》 《辛甘发散为阳》 《腠理》 《津液》 《温服》 《针灸》 《振寒》 《少阴》 《虚热》 《太阴》 《皮毛》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十五·脾胃部\面] 颊车病 下一篇[卷之二十五·脾胃部\面] 面白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