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岐救正论-第15页-[卷之一\医论] 论诸痿_中药方集
 
轩岐救正论 - 第15页
[卷之一\医论] 论诸痿
】 【繁体
内经论五脏之痿。谆谆以肺热为主。而治痿则独取阳明阳明与太阴表里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合冲带督三脉而又为阴阳之总会。故人身有真阳升降营运。强健不息精神气血性情魂魄。无委靡不振之。患咸得其阖辟。动静之。常者也。夫痿者痿弱不劲。举动不力也。盖金不能生水致肾。失作强之用痿斯见矣。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膜。肾主骨髓。肺为诸脏之长为心之盖。痿则内叶焦而皮毛不荣金为火燥水难卫母。热气留着。
必及于筋脉骨肉。则病生痿也。心痿脉上逆而下虚。枢析挈胫。纵不任地。为脉痿。肝痿则胆泄口苦筋膜干而挛急为筋痿。脾痿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为肉痿肾痿则腰脊不举。骨枯髓减。为骨痿此经之言诸痿也。仲景金匮有谓肺痿者。以热在上焦。因咳而为痿。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或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而虚。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原其意从内经痿条推展。在脏气虚不得布荣卫行津液。反冤郁为热蕴结涎沫浊唾而后咳。故附方或用炙甘草汤。或用生姜人参大枣汤。所治大意似之矣。又谓肺痿吐涎沫而不咳。其人不渴。必遗尿水便数。亦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冷咳多涎唾
甘草生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属消渴。则此所治。便与前条上焦热者不同矣。上焦热则冤郁而肺之玄府燥涩。气不利则咳。津不布则渴。此云肺中冷者非形寒饮冷之邪在其中。由上焦无阳。故曰冷。阳气不足则不成热。不热则不咳亦不渴唯气虚而不能约制其水道之行也。
肺与肾连。肺虚则肾亦虚。故水入咽直达于肾。肾亦不能以水精四布于五脏。而径出于溺矣。
此仲景之为肺冷咳也。大都肺焦而迫于热。良由肾水衰。不能制火。此为真藏之患。当与诸藏热痿从壮水之剂。而治其右肾火衰。致巳土失资。而肺金寡卫。冒触外邪。不渴而咳。唾涎沫背成龟胸者。特以下虚而不能奉上也。虽曰不热不咳。此为因寒致逆。不得以热论治宜益火之源。或巳土自虚。不能生子。皮毛日瘁。或咳或唾。从中亏论。至仲景所云冷痿者。则宜升举其阳而温存之。若形寒饮冷而痿者。则须温散其寒。资养化源。刘河涧亦论气血者人之神。若气血或郁结。或衰虚不能宣通。则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故劣弱也。当随其虚实补泻之。使气血宣行则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东垣有谓暑月痿厥者。乃独举四肢痿软热厥。及冲脉气逆而论。治以清燥去湿热之药。或生脉饮。合四苓散加黄柏知母不知。此乃湿热成痿不足中有余之病也。故宜渗泄。若夫精血枯涸。筋脉衰弛。肌肉日削而成痿。此不足中之复不足也。全须峻补之剂。法大异耳。察诸书又以痿痹不仁。每每混同立论。此为因内经脾痿中肌肉不仁。安得执以合痿痹为一病。盖痛则为痹。不痛则为痿。痹实痿虚。痹为风寒湿所成。气滞不行。而痿则血少气虚。此甚悬绝。亦有误作风治湿治者。病之似同而实异者以此。经又尝举其端。所谓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又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太衰而不起。此从所司之内症而论也。若仲景更明肺藏所生气之虚实者又如此。则肝脾二脏。虽无明文。观此亦可例举矣。愚以为内经诸痿。则真痿症也。仲景从而推明之。又有谓为冷痿者。东垣有谓湿热痿者。又有从火衰而致者。土虚而得者。饮冷而得者。此非真痿。乃如痿也。如痿真痿不可不详辨也。
Tags:《五脏》 《肺热》 《阳明》 《太阴》 《表里》 《六腑》 《宗筋》 《束骨》 《精神》 《皮毛》 《血脉》 《脾主肌肉》 《肝主筋》 《肾主骨》 《脉痿》 《口苦》 《筋膜》 《筋痿》 《肉痿》 《骨痿》 《肺痿》 《呕吐》 《津液》 《寸口》 《气虚》 《大枣汤》 《遗尿》 《涎唾》 《玄府》 《肺虚》 《虚实》 《补泻》 《痿厥》 《热厥》 《冲脉》 《气逆》 《生脉饮》 《四苓散》 《血枯》 《寒湿》 《气滞》 《少气》 《善惊》 《心气》 《湿气》 《生气》 《痿症》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一\医论] 胃气当察 下一篇[卷之一\医论] 广嗣方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