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第73页-[卷之二] 中暑门_中药方集

TOP

 
丹台玉案 - 第73页
[卷之二] 中暑门
】 【繁体
(附注夏)暑者夏月炎蒸之气也。丙丁当权。祝融用事。炎威酷烈。铄石流金。柔脆之躯。不堪燔灸。
中暑之病有不免矣。病之初起。身热自汗。口渴面垢而已。其余杂症皆后传变。然昔人有中热。中暑之分。岂暑之外别有所谓热耶。盖暑与热本无所异。而人感之则有异耳。富贵之人。避暑于凉亭水阁之中。修竹绕栏而成荫。清泉漱玉而生寒。偃簟以取凉。挥羽扇以祛热。浮瓜沉李以消渴。鲜菱脆藕以解烦。自谓可以无暑矣。不知富贵必生骄奢。骄奢必生淫欲元气日消。肌里必疏。坐谈之顷。卒然为暑风所伤。邪气直入。霎时昏迷不知人。此所谓静而得之为中暑是也。贫穷劳苦之人。竭力于亩亩而汗血成浆。驱驰于道途。而咽喉似炙。
赤日方为魃。而清风不来。热地已成炉。而寒泉难觅。精神疲而欲绝。筋力困而不知。卒然倾仆不省人事。此所谓动而得之为中热是也。然暑初入。自口鼻牙颊达于心胞络。以火从火。故古法当暑取冷水灌溉勿咽。入肝则眩晕顽麻。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咳痿。入肾则消渴。中暑归心。神昏卒倒。此症之重者。缓则为伤浅。急则为冒深。又为伏暑又何以辨之。盖伤暑肉分。周身烦躁。或如针刺。或有赤肿。盖天气浮于地表。故人气亦浮于肌表也。冒暑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伏暑即冒暑。久而藏伏三焦肠胃之间热伤气而不伤形。旬月莫觉。变出寒热不定。霍乱吐泻。膨胀中满疟痢烦渴。腹痛下血等症。但暑气病多不身痛。间有痛者。或为热浴水湿相搏耳。又有暑风厥。手足搐搦为风。手足逆冷为厥。治此病者。当视其所处贫富。所为劳逸。所禀虚实。所感轻重。而斟酌用药。斯得之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中暑门] 脉云 下一篇[卷之二\麻木门] 附脱阳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