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生》) 清脾饮 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 青皮浓朴(姜制)白术黄芩草果柴胡茯苓半夏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仲景) 小柴胡二陈汤 治热痰作疟,用此和解。(方见伤寒门。)(《活人》) 白虎加桂枝汤 治疟但热不寒及有汗者。 知母桂枝甘草(炙)粳米(各一钱)石膏(五钱)上咀,水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 (《局方》) 参苏饮 治疟初作,用此散解。(方见风寒门。)(《局方》) 二陈汤 治食痰作疟。(方见痰门。)(《局方》) 五苓散 治疟疾小水不利,用此分理阴阳。(方见湿门。) 草果饮 治诸疟通用。 草果白芷良姜青皮川芎紫苏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加姜煎,亦治寒疟。 (《拔萃》) 桂枝黄芩汤 治疟,服药寒热转甚者,此三阳合病也。 桂枝黄芩(一钱)人参柴胡(钱半)石膏知母(各一钱)半夏甘草(各五分)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煎七分服。 (《御药》) 柴胡栝姜根汤 治一切疟疾,往来寒热,烦渴引饮。 柴胡(二钱)天花粉黄芩人参甘草(炙。各一钱)上姜五片、枣二枚、水盏半煎八分,通口服。 (《简易》) 七宝饮 治一切疟疾,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不问鬼疟食疟。 常山浓朴(姜制)青皮陈皮甘草(炙)槟榔草果(各一钱)上咀,作一服,于未发隔夜,水一盏、酒一盏共煎一盏,去渣露一宿,再将渣煎另放,亦露一宿,来日当发之晨,荡温,面东先服,头服少顷,再服药渣,大有神效。 (《和剂》) 人参养胃汤 治疟疾寒多热少者,必须先服此药。 人参浓朴(制)陈皮(各一钱半)苍术(二钱)茯苓半夏(制)草果藿香甘草(炙。各一钱)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枣二枚煎,不拘时服。 (《济生》) 万安散 治一切疟病之初,以其气壮,进此药以取效。气虚胃弱及妊妇不宜服之。 苍术浓朴(姜炒)陈皮槟榔常山(酒浸)甘草(炙。各钱半)上咀,水二盏煎一盏,去渣露一宿,临发早温服,忌热物。
驱疟饮 治诸疟久疟不愈者。 草果青皮陈皮人参茯苓半夏(制)浓朴苍术(炒)槟榔白术甘草(各一两)良姜(五钱)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枣二枚、乌梅一个,煎八分,食远服。
白术散 治邪气留于经络,与卫气相并,日发疟疾,寒热交作者,初受风寒者尤宜。 麻黄白术茯苓桂心(各七分)陈皮青皮桔梗白芷甘草(炙)半夏(制)紫苏乌梅肉(各六分)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老疟饮 治久疟结成瘕,癖在胸胁,诸药不愈者。 苍术(制)草果桔梗青皮陈皮良姜(各七分)白芷茯苓半夏(制)枳壳(炒)甘草(炙)桂心干姜(炮)紫苏川芎(各五分)上咀,作一服,水二盏入盐少许煎八分,食前服。 (徐氏) 正气散 退寒疟,正胃气,进饮食,脾胃虚怯者用之尤宜。 藿香草果(各二两)半夏(制)陈皮浓朴砂仁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生姜枣子煎,俟疟未发前和渣服。 (《辨疑》) 柴葛二陈汤 治一切疟,伤暑湿劳食等证。 柴胡干葛白术陈皮半夏(制)黄芩(寒阴疟即除之)苍术(制)川芎甘草(各五分)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服。干葛、川芎、苍术乃发散外邪之药,久疟者及发散过者除之。不思饮食,加山楂、麦芽、枳实各五分。痰盛加贝母、知母。寒痰停饮加草果仁。阳分汗多,加人参、黄去葛根。阴分,加酒芍药、川当归、川芎、生地黄各八分,或用升麻以提之。久疟微邪潮热,加四君子汤去祛邪之药。欲截,加常山、槟榔、青皮、贝母各一钱。 (《杂着》) 二术柴葛汤 治诸疟必用之剂。 白术苍术柴胡葛根陈皮(各七分)甘草(五分)若一日一发及午前发者,邪在阳分,加枯芩、茯苓、半夏(各一钱)。热甚头痛,加川芎、软石膏(各一钱)。口渴,加石膏、知母、麦门冬(各一钱)。 若间日或三日发,午后或夜发者,邪在阴分,加川芎、当归、酒炒芍药、熟地黄、酒炒知母(各一钱)、酒黄、酒红花(各四分)提。在阳分可截之。 若间一日连发二日,或日夜各发者,气血俱病,加人参、黄、白茯苓(各一钱)以补气,川芎、地黄、归、芍以补血。 若阳疟多汗,用黄、人参、白术以敛之。无汗用柴胡、苍术、白术、黄芩、葛根以发之。 若阴疟多汗,用当归、白芍、熟地、黄、黄柏以敛之。无汗用柴胡、苍术、川芎、红花、升麻以发之。 胃气弱,饮食少,或服截药伤脾胃而食少者,加人参、酒芍药、大麦芽(各一钱)。 伤食痞闷或有食积者,加神曲、麦芽、枳实(各一钱)、黄连(五分)。 痰盛,加姜、半夏、南星、枳实(炒。各一钱),黄连、黄芩(各六分)。 若欲截之,加槟榔、常山、青皮、黄芩(各一钱)、乌梅肉(三个)。 日久虚疟,寒热不多,或无寒而但微热者,邪气已无,只用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柴胡、黄芩、黄、陈皮以滋补气血。 (《活人》) 柴苓汤 治疟热多寒少,口燥心烦少睡。(方见伤寒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