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第1976页-[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统大全 - 第1976页
[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
】 【繁体
《灵枢经》治疝,必曰取厥阴以下之,言足厥阴肝经病则遗溺癃闭狐疝主肾与膀胱、小肠三经,则不言疝是受疝之处,乃肝之部分。且《内经》男子宗筋束骨之会,而肝主筋,睾者乃囊中之丸,虽主外肾,非厥阴,环而引之,与玉茎无由伸缩。在女子则为篡户,其内外为二,其一曰廷孔,其二曰窈漏,此是厥阴与冲任督之所会也。《灵枢》言足厥阴之经筋聚于阴器,其病疝。伤于寒则阴缩,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卧温阴器,故阳明太阴、厥阴之筋皆会于阴器,惟厥阴主筋,故为疝者必本诸厥阴。
丹溪曰∶疝气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边者,皆足厥阴之经也。
有云肝为相火者,有泻无补,肝只有余,肾只不足,有以龙胆泻肝汤治疝而效甚速者可知矣。或曰∶自《素问》以下皆为寒治何也?大抵此证始于湿热在经,郁之既久,又得寒气外束,不得疏散,故所以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末备。今世用乌头、栀子作汤服之甚效甚捷,是亦以乌头疏通寒邪,栀子利其湿热,亦通之之法,岂必用硝、黄、巴、牵之类,而方谓之通乎?夫寒也,热也,湿也,故皆宜于通也,疏散、分利、针灸者,皆通之法也,善医者宜扩充之。
丹溪云∶凡七疝多用热药而获效者,则《内经》从治之法耳。须用寒凉药监制之,不可纯用大热之剂,如用乌、附之类,令人久服多服,必变剧不可治矣。但宜以二陈汤加枳实、山楂、橘核、栀子等药煎,入姜汤汁热辣饮之。
诸疝发时用海石、香附二味为末,姜汁入汤调服,亦治心痛,因清痰而作痛者。
凡疝气挟虚者,必以参、术为君,佐以疏导之药,川楝子、小茴香、枳实、山楂、栀子之类。
诸疝定痛速效,枳实、山楂各炒,湿盛者加荔枝核炒为末,丸服或用长流水调末空心服一二钱。一本有川楝肉。
阳明经受湿热传入大肠恶寒发热,小肠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用山栀、枳实、桃仁、山楂等分,入姜汁煎,热服
肥人疝肿作痛,恶寒发热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验。
木肾是湿热顽痹结硬如痰核之类,反不痛是也,治宜温散利逐之。
疝有四,一云不痛者是,《三因》论肠因房室过度,原脏虚冷,肠边系不收,坠入中上下,难治。气疝七情脏气下坠,阴肿胀急痛,易治。卵因劳役坐马,致卵核肿胀,或偏有大小,上下无常,此难治也。外有妇人阴门挺出,名曰病,但治不同耳。
凡非断房事与浓味不可用药。
不痛者,以苍术、神曲、白芷、山楂、川芎、枳实、半夏之属。
治七疝须先灸三阴交、大敦穴,然后服药,无不愈者。
Tags:《厥阴》 《足厥阴肝经》 《遗溺》 《癃闭》 《狐疝》 《小肠》 《宗筋》 《束骨》 《肝主筋》 《廷孔》 《阴缩》 《阳明》 《太阴》 《相火》 《针灸》 《七疝》 《二陈汤》 《调服》 《大肠》 《恶寒》 《发热》 《毛际》 《等分》 《热服》 《恶寒发热》 《五苓散》 《痰核》 《三因》 《气疝》 《七情》 《脏气》 《阴肿》 《肿胀》 《三阴》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 下一篇[卷之六十\疝气门] 治法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