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第2517页-[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内托_中药方集

TOP

 
古今医统大全 - 第2517页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内托
】 【繁体
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汤。不发热不渴,或脉数无力而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加减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渴,此丸尤妙。
《精要》曰∶渴与口干不同,不宜用丹药,镇坠,祸如反掌,惟桑枝煎、五味汤以救阳水,甚妙。
丹溪曰∶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止也。
《精要》曰∶疮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胆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汤、六味车鳌散、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充,渴自止。
丹溪曰∶大渴而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明言脉证,恐是但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属上焦,当肿疡时犹或可用。或溃疡后渴,多因气血之虚,何待利后方议其虚也?痈疽初发,乃气血虚,用参以补气,归地以养血,或忍冬丸、黄六一汤。
一人疡后发背未溃,脉数无力,此阴虚火动,用加减八味丸咀,二剂稍缓,次用丸剂而愈。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治以此药。不信,自用滋阴等药,愈盛,七恶并至而死。
东垣云∶人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绝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而渴者,服此丸则渴止而安,未渴者,服此丸永不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丸不惟渴止,而疽亦不作。
一贵人疽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予用加减八味丸,诸医大笑,皆用木瓜、乌梅、紫苏、参苓、百药煎等剂,而渴愈甚,不得已用此,三日渴止。其疾本以肾水枯竭,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药生水降火为最,医者鉴之。
《精要》曰∶疽向安后发渴,与加减八味丸。
丹溪曰∶疽后发渴,此时气血两虚,当用参补气,归地补血,渴者当止,何必泽泻、茯苓,佐以肉桂,以导水耶?若忍冬丸、黄六一汤亦为切当,忍冬养血,黄补气,渴何由作?(甫按∶丹溪此论,疽后发渴,气血两虚,治以参补气,归养血,则渴自止,何必以桂导水,此诚确论。东垣谓疽后作渴,非八味丸莫能止。盖肾水虚而然,非八味丸诚不能止,故其理也。至于概用八味九,不论疽后之虚,而云未疽作渴,悉能服之,疽亦不作,恐非通论。夫何?痈疽多因积热而成。经云∶脉数不退,必作疮疡。可见火积之久而后疽作也。予意未疽先渴,此火之象,当以解热败毒、凉血生津,则渴自止,而疽或不作。若遽用八味丸,似非切当。且附子性悍,惟用于疽后虚热,以其从治之法为宜。世人不知其虚,而惟以清热解渴之剂,所以东垣特激而进之之意云耳。甫恐后之医者,执辞害意,虽于未疽之先作渴,概用附子,岂不误耶?大抵疽后作渴,远用丹溪,补养气血甚稳当,而用之或不能效,再用八味丸以后治之,庶无剽悍之误也。)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内托 下一篇[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内托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