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第页-[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鹤膝风(五十八)_中药方集
 
景岳全书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鹤膝风(五十八)
】 【繁体
凡肘膝肿痛,臂细小者,名为鹤膝风,以其象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止以两膝肿大,腿枯细,不能屈伸,俗又谓之鼓槌风,总不过风寒湿三气流注之为病也。然肿痛者,必有邪滞,枯细者,必有血虚。凡治此者,必宜以养气滋血为主。有风者兼散其风,有寒湿者,兼去其寒湿。若果由邪郁成热者,必宜滋阴清火,自无不愈。其有痢后而成者,又名痢后风,此以泻痢亡阴,尤宜壮肾。凡寒胜者,宜三气饮五积散,或防风汤之类主之。湿胜者,宜五苓散理中汤之类主之。热胜者,宜保阴煎大秦艽汤之类主之。若以阳气不足,而败及四肢者,非右归丸、理阴煎及八味地黄丸之类不可。
立斋曰∶鹤膝风,乃调摄失宜,亏损三阴经,风邪乘虚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内热减食,肢体挛痛,久则膝大而腿细,如鹤之膝,故尔名之。若伤于脾胃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
若伤于肝肾者,六味地黄丸为主。若欲其作脓,或溃后者,十全大补汤为主。皆佐以大防风汤。初起者,须用葱熨法,可以内消。若津涸口干,中气不足也,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头晕头痛,阳气不升也,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发热晡热,阴血虚弱也,用四物参、、白术。畏寒憎寒,阳气虚弱也,用十全大补汤。饮食少思,胸膈膨胀,脾胃虚痞也,用四君子汤。面色痿黄,饮食少思,脾胃虚弱也,用六君子汤。脓水清稀,肌肉不生,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热来复去,有时而动,无根虚火也,用十全大补汤。形瘦嗜卧,寝息发热,痰盛作渴,小便频数五脏虚损也,用六味丸。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无力,头晕吐痰,肾气冷败也,用八味丸。发热大渴,不欲近衣,面目赤色,脉大而虚,血虚发燥,用当归补血汤。或有痢后而患者,亦治以前法,余当临证制宜。
又曰∶夫立方之义,各有所宜。凡体气虚弱,邪入骨界,遏绝隧道,若非用附桂辛温之药,开散关节腠理之寒邪,通畅隧道经络之气血,决不能愈。且《本草》云,附子治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以白术佐之,为寒湿之圣药。又云,桂通血脉,消瘀血,坚骨节,治风痹骨挛脚软,宣导诸药。及十全大补汤以治前证,不但不可去桂,亦不可不加附子,无此二味,何以行参之功,健芎归之性,而补助血气,使之宣通经络,扶大虚之证,以收必效之功哉。况前证在骨节之间,关键之地,治之不速,使血气循环,至此郁而为脓,从此而泄,气血沥尽,无可生之理矣。亦有秋夏露卧,为寒所袭,热内作,遂成附骨疽。亦有贼风搏于肢节,痛彻于骨,遇寒尤甚,以热熨之则少减,尤当以大防风汤治之,更以蒜捣烂摊患处,用艾铺蒜上烧之,蒜坏再易,皮肤尚破无妨。若经久不消,则极阴生阳,溃而出水,必致偏枯,或为漏证,宜服内塞散,及附子饼灸之。或脉大,或发渴者,俱不治,以其真气虚而邪气实也。
张上舍,患前证,伏枕半载,流脓三月。彼云∶初服大防风汤去附子,将溃服十宣散,今用十全大补汤而去肉桂,俱不应。视其脉证甚弱,予以十全大补汤,每帖加熟附子一钱,服三十余剂少愈。乃去附子五分,又服三十余剂将愈。却全去附子,更三十余剂而痊。
一男子,左膝肿大,三月不溃。予谓体虚之人,风邪袭于骨节,使气滞而不行,故膝愈大而腿愈细,名曰鹤膝风,遂以大防风汤,三十余剂而消。
州守张天泽,左膝肿痛,胸膈痞闷,饮食少思,时欲作呕,头晕痰壅,日晡益倦,此脾肺气虚也。用葱熨,及六君加炮姜,诸证顿退,饮食少进。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头目清爽。间与大防风汤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汤,三十余剂而消。(薛按)
Tags:《膝肿痛》 《鹤膝风》 《寒湿》 《流注》 《血虚》 《滋阴》 《亡阴》 《三气饮》 《五积》 《大防风汤》 《五苓散》 《理中汤》 《保阴煎》 《大秦艽汤》 《右归丸》 《八味地黄丸》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 《补汤》 《熨法》 《中气》 《五味》 《头晕》 《头痛》 《发热》 《畏寒》 《憎寒》 《气虚》 《大补汤》 《胃虚》 《君子汤》 《六君子汤》 《八珍汤》 《虚火》 《十全大补汤》 《小便频数》 《五脏》 《八味丸》 《补血汤》 《体气》 《腠理》 《经络》 《本草》 《血脉》 《风痹》 《附骨疽》 《贼风》 《附子饼》 《邪气》 《十宣散》 《气滞》 《肺气》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 下一篇[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