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第页-[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风痹治法(共五条)_中药方集

TOP

 
景岳全书
[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风痹治法(共五条)
】 【繁体
痹因外邪,病本在经,而深则连脏,故其在上则有喘呕,有吐食;在中则为胀满,为疼痛;在下则为飧泄,为秘结诸病,此皆风痹之兼证也。凡见此者,当于各门权其缓急先后而随证治之。
一、痹证之风胜者,治当从散,宜败毒散、乌药顺气散之类主之。若以风胜而兼微火者,宜大秦艽汤,或九味羌活汤之类主之。
一、痹证之寒胜者,但察其表里俱无热证,即当从温治之,宜五积散,或续命汤、甘草附子汤之类主之。若寒甚气虚者,宜《三因》附子汤之类主之。
一、痹证之湿胜者,其体必重,或多寒,或多痰,或多汗,皆脾弱阴寒证也。若羌活胜湿汤,乃兼风散湿之剂也。五积散,乃温经散湿之剂也。真武汤,乃温中除湿之剂也。《三因》附子汤,乃补脾燥湿之剂也。调气胃散,乃行气行湿之剂也。五苓散,乃利水导湿之剂也。二陈汤,六君子汤,乃化痰去湿之剂也。大抵治湿者欲其燥,欲燥者宜从暖。盖脾土喜燥而恶湿,喜暖而恶寒,故温脾即所以治湿也。然又有湿热之为病者,必见内热之证,滑数之脉,方可治以清凉,宜二妙散及加味二妙丸当归拈痛汤之类主之。其有热甚者,如抽薪饮之类亦可暂用,先清其火而后调其气血。
一、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惟血气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此痛痹之大端也。惟三气饮防风汤之类,方能奏效,凡治痹之法,惟此为最。其有宜酒者,即以三气饮浸酒服之亦妙,法见本方,或用易老天麻丸亦可。
Tags:《飧泄》 《风痹》 《败毒散》 《大秦艽汤》 《九味羌活汤》 《表里》 《五积》 《小续命汤》 《附子汤》 《气虚》 《三因》 《寒证》 《羌活胜湿汤》 《真武汤》 《燥湿》 《调气》 《平胃散》 《行气》 《五苓散》 《二陈汤》 《君子汤》 《化痰》 《恶寒》 《二妙散》 《二妙丸》 《当归拈痛汤》 《抽薪饮》 《风寒》 《阴邪》 《经脉》 《三气饮》 《大防风汤》 《天麻丸》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历.. 下一篇[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