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第351页-[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三消干渴] 经义_中药方集

TOP

 
景岳全书 - 第351页
[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三消干渴] 经义
】 【繁体
《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于脾,其传为风消。二阳结谓之消。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本藏篇》曰∶五脏脆者,皆善病消瘅易伤。
《师传篇》曰∶中热消瘅,则便寒。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
《玉机真藏论》曰∶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
《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心脉、肺脉、肝脉、脾脉、肾脉微小,皆为消瘅。
《腹中论》帝曰∶夫子数言热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石药发,芳草发狂
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粱,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夫热气剽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内恐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五邪篇》曰∶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Tags:《风消》 《阳结》 《气厥》 《五脏》 《消瘅》 《中寒》 《小腹痛》 《消中》 《虚实》 《痿厥》 《邪气》 《脏腑》 《热中》 《发狂》 《中消》 《五味》 《精气》 《津液》 《中满》 《五邪》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三消干渴].. 下一篇[卷之十八理集·杂证谟\不寐] 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