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第398页-[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述古(共五条)_中药方集
 
景岳全书 - 第398页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述古(共五条)
】 【繁体
王太仆曰∶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入反出,是无火也。
《金匮要略》曰∶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问曰∶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呕而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干呕而痢者,黄芩半夏生姜汤主之。
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干呕吐逆,吐涎沫者,半夏干姜散主之。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朱丹溪曰∶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用人参、生姜、黄、白术、香附之类。呕吐,朱奉议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刘河间谓呕者,火气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气逆者。有寒气郁于胃口者。有食滞心肺之分,新食不得下而反出者。有胃中有火与痰而呕者。呕吐药忌栝蒌、杏仁、桃仁、萝卜子、山栀,皆能作吐。肝火出胃,逆上呕吐者,抑青丸。夏月呕吐不止,五苓散加姜汁。吐虫,用炒锡灰、槟榔末,米饮服。胃中有热者,二陈汤加姜、苓、连。恶心有热,有痰,有虚,皆用生姜入药。
薛立斋曰∶若脾胃气虚,而胸膈不利者,用六君子汤壮脾土,生元气。若过服辛热之剂,而呕吐噎膈者,用六君子加芎、归,益脾土以抑阴火。胃火内格,而饮食不入者,用六君子加苓、连,清热养胃。若病呕吐,食入而反出者,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温中补脾。若服耗气之剂,血无所生,而大便燥结者,用四君子加芎、归,补脾生血。若火逆冲上,食不得入者,用四君子加山栀、黄连,清热养血。若痰饮阻滞,而食不得入者,用六君子加木香、山栀,补脾化痰。若脾胃虚寒,饮食不入,或入而不化者,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温补脾胃,更非慎房劳、节浓味、调饮食者,不治,年高无血者,亦不治。
徐东皋曰∶胃虚呕吐,恶食不思食,兼寒者恶寒,或食久还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脉迟而微涩,此皆虚寒者也,宜藿香胃散理中汤,甚者,丁香煮散温补。胃中郁热,饮食积滞而呕者,则恶食恶寒,烦闷膈满,或渴喜凉,闻食则吐,服药亦吐,脉洪大而数,此皆实热者也,宜竹茹汤麦门冬汤清之。若食积多者,用二陈加神曲、麦芽、黄连,保和丸之类消导之。
Tags:《饮家》 《支饮》 《气虚》 《胃气》 《头痛》 《肠鸣》 《心下痞》 《干呕》 《半夏生姜汤》 《呕吐》 《小半夏汤》 《四逆汤》 《发热》 《柴胡汤》 《大半夏汤》 《大黄甘草汤》 《茯苓泽泻汤》 《半夏干姜散》 《生姜半夏汤》 《二陈汤》 《胃虚》 《气逆》 《气郁》 《肝火》 《青丸》 《五苓散》 《恶心》 《胃气虚》 《君子汤》 《噎膈》 《阴火》 《燥结》 《火逆》 《痰饮》 《化痰》 《虚寒》 《房劳》 《恶寒》 《安胃散》 《理中汤》 《丁香煮散》 《积滞》 《实热》 《竹茹汤》 《麦门冬汤》 《保和丸》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中.. 下一篇[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治..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