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第页-[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 痞块(三十三)_中药方集

TOP

 
景岳全书
[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 痞块(三十三)
】 【繁体
小儿多有痞块者,总由口腹无节,见食必啖,食上加食,脾胃化之不及,则胃络所出之道,未免渐有留滞,留滞不已,则日以益大,因成痞矣。或以感寒发热之后,胃气未清,此时最宜择食节食,若不知慎,则食以邪留,最易成痞,此实人所不知也。第痞块既成,必在肠胃之外,膜膈之间,故作可以消伐之剂推逐而去者。若但知攻痞,则胃气益弱,运化失权,不惟不能消痞,且致脾土亏损,则痞邪益横而变百出矣。故治此者,当酌其缓急,专以调补胃气为主,外则用膏用灸,以拔其结络之根,庶为万全之策。
一、凡调理脾胃之法,若痞邪未甚,宜芍药枳实丸加减用之为善,或健脾丸及杨氏启脾丸,皆可择用。若脾气虚,食少体瘦,宜五味异功散。若脾胃虚寒者,宜调中丸、温胃饮、五君子煎。
若兼胃脘停积,食滞作胀者,宜保和丸、消食丸,或大、小和中饮。苦胀急坚实,形气尚强,不得不泻者,宜赤金豆白饼子。若痞久成热,致动阳明之火,而牙口溃烂成疳者,宜芦荟丸、胡黄连丸或蟾蜍丸。此外,如贴痞膏及炙治之法,俱详载积聚门。
Tags:《痞块》 《发热》 《胃气》 《启脾丸》 《胃气虚》 《五味》 《异功散》 《虚寒》 《温胃饮》 《保和丸》 《小和中饮》 《赤金豆》 《白饼子》 《阳明》 《蟾蜍丸》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 .. 下一篇[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 ..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