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杂病-第页-[第五册\神志门] 痫_中药方集

TOP

 
证治准绳·杂病
[第五册\神志门] 痫
】 【繁体
痫病与卒中、痉病相同,但痫病仆时口中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中风中寒中暑之类,则仆时无声,醒时无涎沫,醒后不复再发。痉病虽亦时发时止,然身强直反张如弓,不如痫之身软,或如猪犬牛羊之鸣也。《原病式》以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烁而螈,昏冒僵仆也。《三因》以惊动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腹中受惊,或感六气,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而成。盖忤气得之外,惊恐得之内,饮食属不内外。所因不同,治法亦异。如惊者、安神丸以平之。
痰者、三圣散以吐之。火者、清神汤以凉之。可下则以承气汤下之。丹溪大法,分痰与热多少治之,以黄芩、黄连、栝蒌、半夏、南星为主。有热,以凉药清其心。有痰,必用吐,吐后用东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药,青黛、柴胡、川芎之类。子和法,痫病不至目瞪如愚者,用三圣散投之,更用火盆于暖室中,令汗吐下三法并行,次服通圣散,百余日愈矣。虚不禁吐下者,星香散加人参、菖蒲、茯苓、麦门冬各一钱,全蝎三个,入竹沥,下酥角丸、杨氏五痫丸犀角丸龙脑安神丸参朱丸、琥珀寿星丸。或用天南星九蒸九晒为末,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麦门冬、茯神、菖蒲汤,入竹沥下。治法杂论云∶凡病发项强直视,不省人事,此乃肝经有热也。或有切牙者,先用葶苈苦酒汤吐之,吐后可服泻青丸下之,次服加减通圣散。显切牙证,用导赤散治之则愈。如病发者,可用轻粉、白矾、代赭石发过米饮调下。经云∶重剂以镇之。海藏云∶治长洪伏三脉风痫惊痫发狂,恶人与火者,灸第三椎、第九椎,服局方妙香丸,以针穿一眼子透,冷水内浸少时,服之如本方。若治弦细缓三脉诸痫似狂者,李仲南五生丸。昼发治阳跷,(升阳汤)。夜发治阴跷。先灸两跷各二七壮,然后服前药。(凡灸痫,必须先下之,乃可灸,不然则气不通,能杀人)。平旦发者,足少阳。晨朝发者,足厥阴。日中发者,足太阳。黄昏发者,足太阴。人定发者,足阳明。半夜发者,足少阴。煎药中各加引经药。《千金》云∶病先身热,螈惊啼而后发,脉浮洪者,为阳痫,病在六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叫,病发脉沉者,为阴痫,病在五脏,内在骨髓,难治也。刘宗浓曰∶阴阳痫犹急慢惊,阳痫不因吐下,由其有痰有热,客于心胃之间,因闻大惊而作,若热盛虽不闻惊亦自作也。宜用寒药以攻治之。阴痫亦本于痰热所作,医以寒凉攻下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平补胃燥痰之药治之。若曰不因坏证而有阴阳之分,则是指痰热所客表里脏腑浅深而言,痫病岂本自有阴寒者哉。病久成积,浓朴丸,从本方春秋加添外,又于一料中加人参、菖蒲、茯苓各一两五钱,和剂服之。积久生虫,妙功丸取之。
病愈后,痰热药中加养血宁神之药,如四物、酸枣仁、远志、麦门冬、安神丸、至宝丹,服饵不辍,仍加谨节,疾不再作矣。

【诊】
脉洪、长、伏为风痫。弦、细、缓为诸痫。浮为阳痫。沉为阴痫。虚弦为惊。沉数为实热。沉小急实者,虚而弦急者,皆不治。
Tags:《痉病》 《中风》 《中寒》 《中暑》 《风燥》 《僵仆》 《三因》 《脏气》 《六气》 《承气汤》 《和法》 《三法》 《五痫丸》 《犀角丸》 《龙脑安神丸》 《参朱丸》 《菖蒲汤》 《项强》 《直视》 《苦酒汤》 《青丸》 《赤散》 《重剂》 《风痫》 《惊痫》 《发狂》 《少阳》 《厥阴》 《太阳》 《太阴》 《阳明》 《少阴》 《阳痫》 《六腑》 《阴痫》 《五脏》 《慢惊》 《表里》 《脏腑》 《妙功丸》 《至宝丹》 《实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第五册\神志门] 烦躁总论 下一篇[第五册\神志门] 狂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