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第18页-[卷之二\中风] 类中风证_中药方集

TOP

 
万病回春 - 第18页
[卷之二\中风] 类中风证
】 【繁体
中风者,则常有之。有中寒中暑、中湿、中火、中气食厥、劳伤、房劳、痰厥、血晕、中恶卒死等症,皆类中风者甚多,各有治法,不可作风治。如用风药,误之甚矣。
中于寒者。谓冬月卒中寒气,昏冒口噤、肢挛恶寒,脉浮紧也。(宜后方。)其症或口吐涎沫,重则四肢僵直,先用热酒、姜汁各半盏灌之,稍醒后,随用附子理中汤。若不急治,舌短囊缩而死矣。

附子理中汤
治中寒厥倒。
大附子(炮去脐)干姜吴茱萸(炮)官桂人参当归陈皮浓朴(姜炒)白术(去芦)甘草(炙)上锉生姜、枣子,水煎热服
中于暑,谓夏月卒暴炎暑,昏冒痿厥,吐泻喘满也。(宜后方。)
十味香薷饮
(方见中暑。)中于湿者,丹溪所谓东南之人多由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

清燥汤
(方见痿,根据本方加竹沥、姜汁。)中于火者,河间所谓肝木之风内中,六经之邪外侵,良由五志过极,火盛水衰,热气怫郁,昏冒而卒仆也。
(宜后方。)用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独参汤之类,内有恚怒伤肝、火动上炎者,用小柴胡汤之类。

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
(俱见补益。)中于气者,由七情过极,气厥昏冒,或牙关紧急也。(宜后方。)中气症,因与人相争,暴怒气逆而晕倒者,此名中气。气脉多沉,风脉多浮;风中身温有痰涎,气中身冷无痰涎。先用姜汤灌,救苏后,即用木香顺气散,或藿香正气散。

木香顺气散
治中气晕倒。
木香(另研)砂仁(各五分)乌药香附青皮(去穣)陈皮半夏(姜炒)浓朴(姜炒)枳壳(麸炒。各一钱)官桂干姜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木香调服。气不转加苏子、沉香。

藿香正气散
治中风调理平和之剂。(方见霍乱。)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故昏冒也。(宜后方。)先用姜盐汤多灌,探吐之后,服六君子汤。凡中卒倒、口噤不能言、目不识人、四肢不举等症,多者饮食过度,变为异常,必须审问明白。若果因饮食之后,或着气恼,另煎盐汤灌之,探吐之即愈。

六君子汤
人参(七分)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陈皮半夏(姜汁制。各一钱)香附(一钱二分)木香砂仁(各五分)甘草(三分)上锉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劳伤者,过于劳役,耗损元气,脾胃虚衰,不任风寒,故昏冒也。(宜后方。)
补中益气汤
气虚卒倒。(方见内伤。)房劳者,因肾虚精耗,气不归元,故昏冒也。(宜后方。)
六味地黄丸
(方见补益。)痰厥者,皆因内虚受寒,痰气阻塞,手足厥冷麻痹,眩晕欲倒,脉沉细也。(宜后方。)
加味二陈汤
治痰厥晕倒。
陈皮半夏(姜制)白茯苓(去皮)当归枳实(麸炒)桔梗(去芦)杏仁(去皮尖。各一钱)良姜砂仁(各七分)木香官桂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气逆加苏子;元气虚弱去枳实。
血晕者,皆因平日去血过多,虚而成血晕,脉微涩也。(宜后方。)
加味四物汤
血虚眩晕卒倒,不可艾灸,惊哭叫动,动则乘虚而死。
当归川芎白芍(炒)生地黄熟地黄黄(蜜炙)人参白术(去芦)陈皮白茯苓(去皮)荆芥甘草(炙。各等分)上锉,枣二枚、乌梅一个,水煎服。饱闷加香附、砂仁,去黄、白术。
卒中暴厥者,卒然不省人事也。其症因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厥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昏不知人、头旋晕倒,此中恶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开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也。宜艾灸脐中百壮,以皂角末搐鼻,或半夏末亦可,或研韭汁灌耳中即活,或以苏合香丸灌之,俟稍醒用调气散合胃散服之,或藿香正气散亦可。

调气散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二钱)藿香甘草(炙。各八钱)砂仁(四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苏合香丸
治男妇中风中气,牙关紧闭、口眼斜、不省人事并传尸,骨蒸劳瘵,卒暴心疼,鬼魅瘴疟,小儿急,慢惊搐,妇人产后中风,赤白痢疾,一切气暴之症,最能顺气化痰
沉香木香丁香白檀香安息香(酒熬膏)麝香香附米白术诃子肉荜茇朱砂犀角镑(各一两)乳香片脑苏合香油(入息香膏内。各五钱)上将各味咀成片,为细末,入脑、麝、安息香、苏合香油同药搅匀,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用蜡包裹。每用大人一丸、小儿半丸,去蜡皮,以生姜自然汁化开擦牙关,另煎姜汤少许,调药灌下神效。
Tags:《中风》 《中寒》 《中暑》 《中气》 《食厥》 《房劳》 《中恶》 《口噤》 《恶寒》 《附子理中汤》 《舌短》 《寒厥》 《热服》 《痿厥》 《十味香薷饮》 《六经》 《五志》 《六味地黄丸》 《君子汤》 《独参汤》 《柴胡汤》 《四君子汤》 《七情》 《气厥》 《气逆》 《调服》 《霍乱》 《胃气》 《盐汤》 《六君子汤》 《温服》 《胃虚》 《风寒》 《补中益气汤》 《气虚》 《内伤》 《肾虚》 《手足厥冷》 《眩晕》 《二陈汤》 《血虚》 《等分》 《暴厥》 《精神》 《客忤》 《合香丸》 《调气》 《平胃散》 《苏合香丸》 《骨蒸》 《瘴疟》 《慢惊》 《痢疾》 《化痰》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中风] 预防中风 下一篇[卷之二\中风] 真中风证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