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第37页-[卷之三] 呕吐_中药方集

TOP

 
万病回春 - 第37页
[卷之三] 呕吐
】 【繁体
脉∶呕吐无他,寸紧滑数,微数血虚,单浮胃薄,芤则有瘀,最忌涩弱。
呕吐者,有声有物,胃气有所伤也。

保中汤
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
藿香梗白术(去芦,各一钱)陈皮半夏(姜制)白茯苓(去皮。各八分)黄连(土炒)黄芩(去朽,土炒)山栀(姜汁炒,各一钱)砂仁(三分)甘草(二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长流水和胶泥澄清二钟,煎至一钟,稍冷顿服
呕哕清水冷涎,脉沉退者,是寒吐也。

理中汤
胃寒呕吐清水冷涎。
人参茯苓(去皮)白术(去芦)干姜(炒)陈皮藿香丁香半夏(姜汁炒)砂仁(炒)官桂(各二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徐徐温服。寒极手足冷,脉微、吐不出者,加附子,去官桂,烦躁加辰砂、炒米。
烦渴脉数呕哕者,是热吐也。

黄连竹茹汤
胃热烦渴呕吐。
黄连(姜汁炒)山栀(炒黑)竹茹(各一钱)人参(五分)白术(去芦)茯苓(去皮)陈皮白芍(炒)麦门冬(去心)甘草(三分)炒米(一撮)发热加柴胡。
上锉一剂,乌梅一个、枣一枚,水煎。徐徐温服。
呕哕痰涎者,是痰火也。

二陈汤
治痰火呕吐也。
陈皮半夏(姜炒)茯苓(去皮)甘草加人参、白术、竹茹、砂仁、山栀(炒)、麦门冬(去心,各等分)、乌梅(一个)。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一枚,水煎,不拘时徐徐温服。
水寒停胃呕吐者,宜燥湿也。

茯苓半夏汤
治水寒停胃呕吐。
茯苓(去皮)半夏(姜汁炒)陈皮苍术(米泔浸炒)浓朴(姜汁炒。各一钱)砂仁(五分)藿香(八分)干姜(炒,三分)乌梅(一个)甘草(三分)上锉一剂,水一钟、生姜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时涂徐温服。
饱闷作酸呕吐者,是停食吐也。香砂胃散,治停食呕吐。(方见伤寒)。
久病呕吐者,脾胃不纳谷也。

君子汤
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茯苓(去皮)白芍(炒)山药(炒)当归(各一钱)藿香砂仁(各五分)莲肉(十粒)乌梅(一个)半夏(姜汁炒)陈皮(各八分)甘草(三分)炒米(百粒)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徐徐温服。
恶心者,心中兀兀然无奈,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此为恶心,非心经病。胃口有寒、有热、有痰火、有胃虚、有停食、有水饮,与呕吐同治法。
梁太府乃因患头晕呕吐,闻药即呕。诸医措手。余以伏龙肝为末,水丸塞两鼻孔,用保中汤以长流水入胶泥搅澄煎,稍冷,频服之而安。
信陵府桂台殿下夫人,患因性气不好,一怒即便呕吐、胸膈不利、烦躁不睡、腹痛便闭、食下即吐,已经八日,心慌喘急垂危,后事已备,举家哭泣。召余诊,六脉虚微,此血虚胃弱,气郁痰火也。以二陈汤加姜连、酒芩、炒栀、当归、酒芍、香附、竹茹、白术,入竹沥、姜汁,二服而安。
Tags:《呕吐》 《血虚》 《胃气》 《顿服》 《理中汤》 《胃寒》 《温服》 《烦躁》 《竹茹汤》 《胃热》 《发热》 《痰火》 《二陈汤》 《等分》 《燥湿》 《茯苓半夏汤》 《平胃散》 《君子汤》 《胃虚》 《恶心》 《水饮》 《头晕》 《频服》 《喘急》 《气郁》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 翻胃 下一篇[卷之三] 霍乱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